侵权质疑后,“何日复归来·大英博物馆”“更名”展出,没有“玉壶”
2024-05-04 21:13

此前,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曾质疑同名展览“侵权”。五一期间,该展览在南京紫峰大厦如期开展,记者注意到展览的名字是“何日复归来·大英博物馆”,“逃出”二字被规避,单人票售价48元。交流中,主办方不愿再提及此前纠纷,认为展览受众与此前短剧受众并不是一群人,并表示虽然复刻展品,但与大英博物馆并无联系。

图片

短剧与展览“撞名”,此前曾引发侵权争议

回溯此前纠纷,因武汉站、广州站展出后,《何日复归来·逃出大英博物馆》展览引发关注。4月6日,爆款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夏天妹妹噢”微博发文称,近期有粉丝反映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展售卖门票,但他们从未向外有过商业授权,“该馆未获授权便使用我们的台词内容作为商业展出的素材,属于侵权行为。”该剧主创“煎饼果崽”也发文表示非常愤怒,“我们永远不会用这个话题赚哪怕一分钱。”“那是我写的词,请不要让它们出现在那些地方。”

“同名”即侵权?当时策展方王先生称,该展览创意源于2023年1月一位网友倡议拍《逃出大英博物馆》动画的留言,6月就进行了场地确认,展览策划筹备至今取得了相关机构的一系列认证及授权。在策展之前包括这段时间出现舆情,实际上是对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和影响力不够了解,“我们在策展之后就对相关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的logo,也为了自我保护,做了相关的版权登记。”当时也提及会跟短剧方进行协商。

图片

当时有关侵权问题曾引发讨论。“煎饼果子呀”强调,“绝不是对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或这个剧名宣示主权”。在他看来,文物属于国家,主创认为的“侵权”,是该展览未经授权就使用了短剧的原创台词作为商业展览的素材——在主创和多位观众晒出的展览现场照片中,有部分介绍文字使用了短剧台词。此前有律师在解读中提及,考虑到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播出后有了一定影响力,并获得较高的大众知名度,令“逃出大英博物馆”具有名称显著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方再利用该名字进行商业活动,可能会导致大众将两者混为一谈,构成不正当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款,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图片

此前武汉站


展览名字变了,复制展品里没有“玉壶”

在南京站展览记者注意到,展览名称已经变更为“何日复归来·大英博物馆”,但众多自媒体物料中仍是“逃出大英博物馆”。步入展览参观结束时,观众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好评可得纪念币、明信片等纪念品,明信片上仍写着“逃出大英博物馆”。记者注意到,此前在展览图片中所见的“缠枝纹薄胎玉壶”并未在展出之列,此前所谓侵权台词也并未得见。“玉壶”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是一件线索展品,但并不是一件文物,而是出自苏州的玉雕作品。正是由于从名字到文案和线索展品的“重合”,才让该展览招惹侵权质疑。

图片

该展览单人票售价48元、双人票88元、三人亲子票售价128元,解说30元/人,体验感如何呢?展览称“馆内的壁画是选取典型之作,采用高仿真复制品、临摹品、喷漆绘墙灯多种形式,其中展现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和脉络,主要以敦煌壁画为主,高清还原壁画之美,每一帧都是美学盛宴。”尽管已经标注“本展品所有展品为复制品”字样,但每个展厅都较小,展品仔细看来,相较于参观博物馆观瞻真实文物,展品的“塑料”质感仍挥之不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何日复归来·大英博物馆”展览分为瓷器、青铜器、书画、服饰等板块,十二花神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镀金青铜曼荼罗、大明永乐剑、真武大帝铜像、明代龙纹琉璃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文物都被复制展现。展品中还包括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复制品,展品说明均以第一人称写就,“我代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至此中国开启了百余年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南京条约》是百年国耻的起点。我在大英博物馆保存1份。”此外,还设置有海外回归的中国文物展区。

图片

展览的红底墙壁上,写有“我远渡重洋来,我残破不堪状,蜷缩于琉璃之笼,故乡难再访”“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等文案,引发观众呼唤文物归家的共鸣。即便是兜售商业价值的复制品也击中了中国观众的情绪价值。有家长告诉记者,对展品要求不高,五一假期就是带孩子来受受教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