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南师大教授自驾赴汉加入“十三太保”,他们研制的“神器”让病毒灰飞烟灭
2020-02-28 21:16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有一台可以让病毒分分钟“灰飞烟灭”的“神器”,它已经在这儿开工一周了。几天前,神器的研发成员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王风贺教授“一人成队”自驾急赴武汉,为的就是陪它到火神山火速动工。王风贺告诉记者,这台“神器”就是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车,它工作起来相当于一个“小型焚烧厂”,一个小时能焚烧4桶240升装的医疗垃圾,而且安全、高效、机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台车并非专门打造的,十年前第一代样车就存在了,之前处于备战状态,这次转正,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解密“神器”——灵活机动

再凶悍的病毒也敌不过1100℃焚烧

疫情当前,医疗废物处置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收治了大量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特别是高危垃圾如何安全处理,成为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车的出场解决了这个难题,王风贺告诉记者,它的优点在于移动、应急和安全。首先,它改变了固定式医疗废物焚烧模式,即专用运输车拉着医疗废物分别在各个医院完成清运后,返回医疗废物焚烧厂卸货、焚烧处置这一传统模式;也不同于其他移动焚烧装置需用卡车远程运输和装卸;它更灵活,焚烧设备与车辆融为一体,随时可以开到最需要的地方。“我22日傍晚到武汉,23日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胜田和邓绍坡、安徽广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徐际华等团队成员一起开到火神山医院,到了之后,马上点火启动,立马就干起来了。”

图片

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车

“它能承担高风险医废处置,消除病毒二次扩散的隐患。”王风贺介绍,如果将医疗废物从医院运往统一的医废焚烧厂,耗时耗力不说,最担心的是收集、运输过程中,一旦处置不当让病毒趁机“逃脱”,又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疫情扩散风险。现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特别是危重患者用过的医疗垃圾,包括口罩、纱布、输液的针管玻璃瓶、甚至用过的水杯、被褥等等,都直接送到病房外的焚烧车里立即烧毁。

“不是说56℃的温度30分钟以上可有效灭活病毒吗,我们这个焚烧温度能达到1100℃,再凶悍的病毒也会化为灰烬。”王风贺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医疗废物桶是240升,焚烧车每小时能处理4桶,一天能消灭40桶医疗废物。

图片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胜田研究员协助做好安全防护。

功能强大,“改装”后的它

相当于一个小型焚烧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台焚烧车并不是专门为火神山医院研发的,它“出生”于2011年。王风贺介绍,10年前他有幸参与到安徽广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际华团队正在研发的移动应急焚烧车,当时打算焚烧的是生活垃圾。十年来,经过了三次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焚烧车的外貌、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应急设备要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之前都是验证状态,我们也试烧多次,都是少量的,二三十公斤,这一次可以说是上战场考验了。”

疫情发生后,在接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胜田处长的集结号令后,安徽广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际华团队对这辆医疗废物焚烧车进行了3天的紧急“改装”,打造成更符合武汉新冠医疗废物要求,比如出于安全防护考虑,炉门由侧开改为顶开等等。

“现在,它相当于一个小型医废焚烧厂,功能齐全。”王风贺说,设备可以独立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火神山医院产生的高危医疗废物经过1100℃高温焚烧后,可以实现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和减量化,确保医疗废物在原地得到安全、有序、高效解决。“现在一辆车就能满足电力供应、焚烧处置等需求。”

图片

2月23日下午,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车运抵火神山医院。

自驾8小时驰援武汉

教授说“不去不踏实”

“不去不踏实。”22日一早,王风贺从南京自驾出发,急赴武汉,如同张胜田处长15日带队驰援武汉的十二位战友兄弟,他也成为一名逆行者,加入“十三太保”战疫团队,记者问及为何一定要去,他回答了这五个字。

图片

王风贺教授出发那天

这一路八个多小时,他自称“一人成队”,虽然孤单,但是他带着全校师生的嘱托,朋友们的叮咛,武汉还有十二位战友在等待,他心头也是热乎乎的。“现在国难当头,义不容辞,自当专业报国,坚守学术初心,勇担抗疫使命。必须去支援,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基本使命。”

到武汉之前,王风贺也想过如何防范危险的问题,怎么出门,怎么换衣服,怎么消毒,这些防护步骤都在他脑子里进行过无数次的排练。然而,到达武汉,到了火神山医院,真正到了所谓的“红区”,他感觉“规范穿衣的重要性”。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的全副武装,现在他也体验到了。厚重的防护服、密不通风的口罩、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战友协助在脚腕、手腕处,都用胶布粘好,如同在蒸桑拿。”王风贺说,一般穿上去后是不会去上厕所的,除了防护装备相对紧张需要节省之外,还因为温度高体内水分通过出汗排出了。

图片

跟团队合照(左边第三个是王教授)

“还好这两天武汉天气阴天,有点冷,穿上防护服会舒服一点。”一般早上8点半出门,晚上6点回驻地,工作结束后的王风贺汗流浃背,脸上留下了口罩和眼镜的深深勒痕,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下来,虽然辛苦,但他和团队也会从生活中寻找一点“安慰”。

图片

“不去不踏实。”王风贺从南京自驾出发,急赴武汉。

在武汉的短短几天

两位教授临时研发了在线监测系统

您觉得自己到武汉发挥了什么作用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电话那头的王风贺非常认真地给出了答案。

他说,自己来到战疫一线工作,最大的作用和意义就是对团队精神上的鼓励,与大家一道,打虎亲兄弟,携手去战疫。他打趣地说:“或许大家觉得,你看教授都来了,大家穿一样的防护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这里虽然危险但并不可怕,没问题的。”

同时作为“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车”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一旦焚烧车出现临时故障,他在现场还能协助解决,加上现在人手少,他去了之后等于多了一个帮手,可以协助团队现场运行安全,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就在到武汉的几天内,王风贺在南师大黄凤良教授协助下临时研发出了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监测,确保焚烧车在最佳状态运行。此外,南师大地科院朱长青教授还升级了“吉印足迹”软件,便于及时记录相关地理信息,帮助他们实现精准抗疫。

“我们都是高校教师,也都是抗疫战士,能将科研成果写在火神山抗疫一线,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王风贺说,他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他将与“十三太保”战疫团队成员一起决战火神山医院,打好医废攻坚战。

紫牛新闻记者|王赟

通讯员|徐翎

编辑|张冰晶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