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秦淮河
2020-07-09 07:29

秦淮河似乎是矛盾的、“双面”的。

她是柔情万种的“女神”,也曾是吼震四方的“女汉子”;

她的一边是肃穆庄重的考场,一边曾是曼妙妩媚的青楼;

她安抚着落魄才子的身影,也孕育着名垂千古的巨著;

她传出的是逢场作戏的承诺,上演的是至死不渝的忠贞;

她在琵琶声中唱着没心没肺的亡国之音,在胭脂河里却流淌着闪耀夺目的英雄之血。

这就是秦淮河。

图片

1、彪悍与妩媚

她最早叫“龙藏浦”,隐隐藏着腾飞骄龙,是个霸气外露的名字。

公元208年,在京口(今镇江)的孙权踌躇满志,刚刚打赢了赤壁之战,江南上空密布的乌云已经散去。军事盟友刘备跑来了镇江,劝说他早点搬家。孙权回应说:“我的想法和你一致,秣陵(今南京)的小江(即秦淮河)有上百里,能行驶大船,我正在训练水军,准备搬到那里去。”

211年,孙权正式搬家到南京,拉开了300多年六朝古都的序幕,秦淮河可算是“开国功臣”。但她凭的不是闭月羞花的美色,而是虎背熊腰的彪悍。

河水当时宽有100多米,经常是波涛翻滚,汹涌澎湃,浪水拍打河岸的声音,震耳欲聋,如河东狮吼,在皇宫之中也能清晰地听到。

她淹死过敌人、打退过叛臣,忠心耿耿地保护着京城的安全。能不能越过“她”这一关,往往决定着一个王朝的生存与毁灭。

东晋初,出自王氏大族的王敦谋反,第一任皇帝司马睿被囚禁,郁郁而死;第二任皇帝司马绍继位后,王敦准备废了司马绍,手下5万大军直逼秦淮河,司马绍沉着应战,击溃叛军,保住了司马氏的半壁江山;

东晋末,卢循带着10万“五斗米”教徒,上千战舰,浩浩荡荡直向建康杀来,一代“战神”刘裕率领几千人,凭借秦淮河“天险”,挡住了教徒们的疯狂进攻,“建康保卫战”获得大胜,为东晋延长10多年寿命;

梁朝时,叛将侯景突破秦淮河,随后攻下台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王谢大族几乎被杀尽。梁朝也奄奄一息,最终不治而亡。

隋统一天下以后,南京的宫城殿宇都被拆毁,王气荡然无存,满眼望去芳草凄凄。秦淮河也远离了刀光剑影、战鼓阵阵,如花木兰一样脱去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杀气可以慢慢收敛,那么她又是如何成功“减肥”的呢?

图片

秦始皇曾经对她动过“小手术”,但没有伤筋动骨。

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时,经过秣陵,看到此地有王气,下令开凿方山,引龙藏浦的水穿城而过,北入长江,以冲泄王气。

其实她是“纯天然”,有两个源头,一是句容河,一是溧水河,在方山汇合,然后才由南向北穿过城区,直奔长江而去。

图片

但根据史料,秦始皇在位时确实对她治理疏浚过。汉代时称淮水,到了唐代,因为传秦始皇开凿的,所以渐渐称为秦淮河。等到杜牧《泊秦淮》一诗广为流传后,秦淮河也名扬天下。

如果说秦始皇对她仅仅是“微整容”,那么到了五代十国,则动了一次大手术,彻底“整形”,面容大变。

唐朝末年的大混乱中,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长江中下游一带,被封为吴王,都城在扬州。杨行密死后,儿子继位,但军政大权落到徐温和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第一任皇帝李昪biàn,后主李煜的祖父)手中,两人先后任金陵府尹时,为了加强南京城的防守,以及扩大城市的范围,对南京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他们在秦淮河外新筑城墙,把秦淮河下游两岸的居民区“包”了进来,在城墙之外,又挖了一道长长的护城河,史称杨吴城濠。

图片

这渐成了内外秦淮河的由来,外秦淮即是杨吴城濠的一部分,这是人工的;内秦淮即包在城墙内一段,这是原始的,大致成V字形状,长约十里,也被称为“十里秦淮”。

图片

由于“十里秦淮”被养在“深闺”之中,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失去了野性与彪悍,懂得了梳妆打扮,“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身材越来越细,声音越来越柔,水中碧波荡漾,岸边绿影婆娑,柳间莺啼燕啭,渐渐变成了长腿细腰、风姿绰约、顾盼有情的“女神”。

2、考场和青楼

秦淮河边原来是一本正经读书的地方。

337年,东晋在丞相王导的建议下,成立“太学”,地点摆在了秦淮河的南岸,这就是“学宫”。作为国立大学,全国就这一所。能到学宫来读书的人,都是有背景的。

图片

到了1034年,北宋仁宗时期,政府把学宫移到了秦淮河的北边,因为科举考试制度已全面推行,读书的人更多了。政府除了扩大规模外,还做了一项重大的变革:建庙。在学宫的前面建了一座庙,专门祭奉孔子,因孔子尊为孔夫子,所以称为孔庙、夫子庙。

图片

又过了130多年,到了南宋孝宗年间,在孔庙、学宫的东边新建了“贡院”。开始作为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只是巴掌大的地方。到了明初,江南的乡试和全国性的会试都在南京举行,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后来虽然迁都北京,但南方的考生极多,这里“考场老大”的地位从未被撼动。

图片

几百年来,这里云集的是发愤读书的学子、手拿戒尺的老师、神情严肃的考官。

有一天突然变了,校园的对面出现了眸含春水、撩人心魂的美女。

明朝初年,秦淮河边竖起一排精致的小楼,名为“富乐院”,传说上面还有一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对联: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这是由官方经营的高档妓院,居然是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新建的,真是亮瞎了老百姓的眼。

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是:只允许商人进去消费享受,当官的都不许去。开国皇帝有意发展风月服务业,不是鼓励道德沦丧,而是因为国家初建,财政空虚,要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富豪消费,为国家创收。

从此,等到月色初上,两边河房湘帘卷起,凄清委婉的歌声和蚀人心骨的打情骂俏声从房中飘出,窈窕的女郎和朦胧的月色合成一片,如同阆苑仙人。

图片

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大批官员再没心思上班,一下班就匆匆忙忙奔向秦淮河边,自然有商人替他们安排好一切,替他们买单。

朱元璋无比愤怒,整天读的圣贤书真是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于是下达严厉法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理想很丰满,但抵不过青楼美女的丰满,自然挡不住百官前赴后继的勇气、官商勾结崩发出来的智慧,宿娼从公开转向隐密,从地上转到地下。朱元璋无奈之下,釜底抽薪,下令撤销国营妓院。潘多拉的魔盒一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欲望的青草在河边绵绵生长,私营妓院迅速补位,在春风中越来越茂盛。

秦淮河上有座“文德桥”,是考场和青楼的通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邻居”为什么能够和睦相处呢?

从考生来说,释放压力。学子千里迢迢,离乡背井赶考,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忍受半年甚至几年的孤独寂寞,还远离家庭的“监督”,既需要放松,又可以放松,当然胆大起来。如果金榜题名,就得意地到青楼显摆,向钟情的妓女炫耀才华;如果名落孙山,就沮丧地到青楼寻找抚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女子来说,仰慕男神。她们大多才貌双全,遇到再有钱的男人,如果是个草包,也是白眼相对。她们飘零无依,表面的欢笑难掩内心的凄苦,遇到满腹才华的考生,则一见倾心,付出所有。

才子佳人相互吸引,是二者难舍难分的粘合剂。

唐代一首诗为《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劝你莫要错过青春年华,有相爱的人就赶紧去追求吧,这首诗也许适合挂在文德桥上。

3、多情与痴情

1604年,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在苏州的王稚登正在举办70大寿。王稚登是文征明的弟子,声名显赫,他的书法,人们争相收藏。此时,一名女子从南京匆匆赶来,在宴会为他高歌一曲,王稚登泪如雨下。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痴痴地等待了他一生。

时光倒回到1571前,王稚登虽仅是秀才,但已才华超众,名动京师,却因为得罪权贵,被迫南归。他心灰意冷,放浪形骸,一次,偶然来到秦淮河边马湘兰的往处“幽兰馆”,与24岁的她一席交谈,极为投缘,两人都相见恨晚。

图片

此后,王稚登成了这里的常客,马湘兰是欢场中人,最怕王稚登把她看成是一个水性杨花、朝三暮四的女子,特地作了一副兰花送给他,表明自己高洁与真情。可是王稚登顾虑重重,自己37岁了,却功名无成,前途茫茫,根本不敢说嫁娶之事。马湘兰暗自伤心。

不久,王稚登再次北上,发誓要有一番成就。马湘兰心情复杂,为他设宴饯行,并从此闭门谢客,独守寂寞。可是王稚登再次铩羽而归,无颜再见马湘兰,搬到了姑苏居住,没有通知马湘兰。马湘兰听到消息后,每过一段时间到姑苏去安慰他,住上几天。

一晃30多年就过去了,马湘兰已经57岁,王稚登始终没有给他一个回应。马湘兰知道终生无望,在他70岁寿诞时看望他最后一次,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返回金陵。不久的一个午后,她知道油尽灯残,于是沐浴更衣,命令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摆满了她一生最喜欢的兰花,端坐而逝。在秦淮河边留下无尽的叹息。

图片

董小宛也许比他幸福,能嫁给心仪的男人冒辟疆为小妾,但只过了几年的幸福生活。为了照顾得了疟疾又背上生疽的冒辟疆,她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睡,细心伺候大半年,自己骨瘦如柴。冒辟疆病愈后,她却一病不起,闭上了疲惫的双眼,年仅28岁。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明末,“秦淮八艳”令无数公子王孙神魂颠倒。她们容貌身材一流,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无不通晓,交往的是都是名动天下的文士。

她们逢场作戏,却对爱情无比忠贞,期待找一位情投意合的郎君厮守终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她们柔弱无助,却鄙视权贵,不肯委曲求全,希望清清白白地度过后半生。

始于才华、终于痴心,身世低微、心比天高,注定了她们要历经坎坷,命比纸薄。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戏弄,但用美丽和真情,唱出了一曲曲坚守人格和操守的生命赞歌。

4、落魄与辉煌

雍正十一年(1733年),秦淮河多了一个身影,他是从全椒搬来的吴敬梓,他本人是个官二代,18岁时考中秀才,还分到了一份遗产,两万多两银子。但是他和族人的关系很不好,自己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终于败光了所有的遗产,被乡人骂为败家子。无奈之下,33岁的他才带着弦叶氏搬家到南京,希望借秦淮河水洗去一身的晦气。可惜他的后半生更加穷困潦倒,常常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生活, 54岁时辞世时,家中一贫如洗,还是江宁知府卢见曾承担了所有丧葬费用。

此时,他写了20年的《儒林外史》以手抄本流传,到了嘉庆八年(1803年),第一次刊刻出版,离他去世已经过去50年左右。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巨著,可是他看不到鲜花与掌声。

图片

吴承恩在秦淮河边考了前后10多年,也没有能如愿,无奈卖文为生,穷困潦倒,却留下一部《西游记》。

王羲之、谢灵运、王昌龄、杜牧、辛弃疾、唐伯虎、孔尚任、李渔、郑板桥……太多太多的人,在秦淮河边留下了身影,生前并不得志,命运多舛,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残忍而冷酷。身后却声名显赫,在岁月的淘洗下,越发熠熠生辉,大放异彩,给秦淮河增添了经久不衰的传奇和魅力。

5、屈服与抗争

1641年,明末东林党领袖60岁的钱谦益迎娶了24岁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1645年五月,清军南下渡过长江,十五日,在滂沱大雨中,时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率诸大臣开城向清军投降。

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流传后,秦淮河似乎就流淌着家国遗恨的泪水。“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男人的雄心壮志似乎都被浓郁的脂粉、飘香的红袖消磨殆尽。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其实在她娇弱、柔软的背后,蕴含着内敛和韧性,在面临存亡考验时,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钱谦益北上去清廷任职时,柳如是拒不相从,坚持留在南京。半年后,钱谦益辞官南归,不久因事入狱,柳如是却前后奔走营救,从此,两人暗地里支持着抗清、反清的义军,一直到死。

自心中的爱人侯方域离去后,李香君洗尽铅华。南明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时,李香君坚决不从,一头撞在栏杆上,鲜血溅出,留下了千古流芳的桃花扇。

图片

葛嫩娘也是秦淮名妓之一,被明朝将领孙临娶为侧室。抗击清军时,葛嫩娘被俘,她咬断舌头,鲜血喷向清军,然后跳湖自尽。

早在东晋,王谢大族就住在秦淮河边,王导在中原沦陷时南下创业,辅佐司马睿开辟了江东基业;谢安在南方危急时,以弱胜强,打赢淝水之战,保住了半壁江山。

秦淮河边夫子庙挂着一匾额,写着“明德堂”3个金色大字,这是由刚从元营脱脸来到南京的文天祥所写,生死何惧,唯德为先。据说曾国藩攻下天京后,想自己重新题匾,得知为文天祥手书,立即作罢。

图片

1897年,陈独秀来到秦淮河边参加乡试,但榜上无名,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就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之最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几十年的行动”。秦淮河的水让他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多年后,他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图片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这注定了她的“双面”性。

她是一道防线,在南京遇到艰难时,她要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这座城市,因此,在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沧桑后,再委婉的恬静也带着刚强,再勾魂的浪漫也带着血色,再缠绵的爱情也带着决断,再妩媚的风姿也带着英气。当硝烟散去,她就变成一道风景。战船开走了,画舫驶来了;戎装卸下了,轻纱披上了;战鼓远去了,箫声响起了;秋风吹过了,春雨飘下了。

当你漫步在河边,就会发现,一座桥、一条巷、一栋楼,这些极普通的景色中可能都隐藏着波澜起伏的往事。如同河面上那飞来飞去的燕子,看似平常,却带着王谢贵族的气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编辑 : 杨民仆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