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细菌和病毒安装“GPS”,新药研发效率将大大提高
2019-12-09 19:38:23

扬子晚报网12月9日讯(通讯员 姜晨 王雅恬  记者 杨甜子)如果能给细菌、病毒安装上“GPS”,找到它们作用的位置和原因,那么科研人员“对症下药”,研发新药的效率无疑将大大提高。这种名为“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全力投入。12月9日至11日,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科研专家表示,这一技术在未来,或将为“老药新用”带来更多可能。

与会专家告诉记者,当下原创药物研发及靶标发现已成为我国药物研发行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各大药企也已纷纷将目光从仿制药转向了原创药。但从全球来看,现如今每年批准上市的常见病原创新药的数量正呈缓慢下降的态势,究其根源正是来自于创新靶标的稀缺。

“蛋白质组学”这一概念提出于1995年,是继基因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蛋白质是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一公里”,蛋白质组是构成生物系统与执行生命过程的功能性实体,是人体表型(生理与病理状态)的直接物质基础。近年来,以色谱和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驱动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快速增长,而与有机合成化学结合诞生的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的突破,为寻找新的药物和药物作用靶标带来了新的机遇。

“与传统药物‘万箭齐发’般的海量分子筛选相比,化学蛋白质组学则能轻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所结合的靶标‘一网打尽’。当它用于长期以来临床药效良好但靶标不明的药物,例如天然产物、中药,可以快速发现和鉴定全新的药物靶标,因而成为高效且强大的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独门武器’。”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教授坦言,这一特色体现了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巨大魅力,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更能发现已有药物潜在新靶点。此外,它还能解决部分化合物药效好但毒性大的问题,通过明确现有化合物导致毒性的脱靶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改造药物结构,保留与药物靶点的结合,避免与毒性脱靶结合,从而获得新的药物分子。

“有趣的是,化学蛋白质组学不仅局限于小分子药物,我们还发现它能够应用于细菌、病毒等更复杂的、尺寸更大的复合结构。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我们就像给细菌、病毒安装了GPS一样,能够揭示出细菌感染、病毒入侵这一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结合蛋白,提示我们这一过程中参与的复杂作用机制,这为我们明确新的治疗靶标,攻克细菌、病毒耐药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东南大学陶纬国教授谈及化学蛋白质组学,对该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新靶标发现的应用充满了信心。

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就创新药物发现中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前沿技术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将前沿尖端技术融入到药物分子设计和创新靶标发现中,以期通过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通创新药物研发全链条,推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向临床一线有效转化,造福全人类健康。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