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号码是医院救命号!对话资深麻醉医生,带您了解麻醉的真相 
2022-04-02 19:50:45

提起麻醉医生您会想到什么?麻醉=打一针?手术台上的配角?……不是这样的!为了加深社会大众对麻醉学科的了解,我国从2017年开始将三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在这特别的一周里,扬子名医团记者对话多位三甲医院资深麻醉医生,聆听他们与患者之间“性命相托”的故事。在他们的讲述里,“责任”二字贯穿始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见习记者 吕彦霖

麻醉科故事:

外科医生问:这台手术,敢做吗?

讲述人: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顾小萍

在麻醉科,顾小萍工作了27年,护航了无数手术,其中一台手术,顾小萍印象深刻。

一位16岁来自西北的脊椎侧弯女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就诊时肺动脉压力已增高达108mmHg,而常人的肺动脉压力应该在25mmHg以下。当女孩来到骨科邱勇主任处求诊时,邱勇主任把难题抛给了顾小萍所在的麻醉团队,“这台手术,敢做吗?”

“从麻醉医生的角度来说,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绝对禁忌症。只要手术中有一点点的应激,任何操作影响心腔血液分布,都可能进一步升高肺动脉压力,并且超过体循环压力,出现肺-体循环的压力 ‘倒挂’。”但如果不做手术,女孩的生命周期以年为计。

冒着巨大的风险,所有人上了台,麻醉医生的“闯关”从头到尾。顾小萍回忆,患儿虽然安全度过了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第一关,但在面对持续机械通气,外科体位变化,外科手术操作的多重影响后诱发两次肺动脉高压危象。“还记得手术过程中患儿的氧饱和度最低降到63,而正常人氧饱和度在98-100;她的动脉收缩压最低降到60mmHg,和超过100mmHg的肺动脉压力完全倒挂。”

从早上8点30到下午1点30,这台手术顾小萍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幕后主角”。“ 如何度过手术后的炎症期引发的肺动脉高压持续发展,气管导管在管的应激反应,机械通气对肺动脉高压患者通气血流的比例改变,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道道难关。但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在重症监护病房14天后,患儿终于拔除了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后,患者突发哮喘

讲述人: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省老年病医院)麻醉科特聘主任桂波

桂波表示,如今麻醉能够做到精细化管理,有效保障围术期安全,但再详尽的麻醉方案,也会有遇到意外的时候。前几天医院为一位患者做胸科手术,患者并不清楚自己有哮喘,只提及有时会胸闷,术前未到呼吸科正规诊疗。麻醉医生在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发现,气道压很高,听诊双肺能听见明显哮鸣音。麻醉医生立即怀疑患者出现了哮喘发作。眼看着气道压越来越高,脉搏血氧饱和度开始快速下降,一度降到危险区域。监护仪持续的报警声让在场的每个医护人员弦都绷得紧紧的。麻醉医生有效处理,患者才快速转危为安,每个人都长吁了一口气。

桂波主任在手术中

麻醉医生经常是在跟时间赛跑,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法宝。“外科医生常常戏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只有麻醉医生自己知道做‘生命守护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啊!”桂波主任表示,临床麻醉最主要是搭建平台,让外科有创操作能够安全、顺利实施,让患者更好、更舒适康复。业务能力提升是个渐进过程,但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必须自始至终保持,需从踏上岗位第一刻坚持到退休离开岗位时。”

钢筋戳穿孩子口腔,插管“稳准狠”

讲述人:南京市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 费建

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曾接诊一个满身鲜血的患儿。孩子不小心被一根钢筋戳中了喉咙,戳穿了口腔。情况极其紧急,准备出差的费建主任立刻赶回医院。

“把钢筋拔出来,许多外科医生都能做到。但光是拔出钢筋后大量出血而引起窒息,让患儿生命面临威胁。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减轻患儿痛苦,还要解决外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气道窒息问题。”鉴于孩子意识清醒,但无法发声,费建主任判断钢筋是从声门附近穿过的,准确地进行了插管和其他相关操作。经过紧张抢救,手术获得了成功。

这样的生命护航,数不胜数。“江苏省有8000多万人口,一共也只有不到200名专职小儿麻醉医生,这也体现了小儿麻醉的难度。”费建主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小儿麻醉就像是修手表。手表的体积小、零件精密,需要极其细致的手法和丰富的经验。“我曾经给3公斤重的新生儿做过麻醉,也曾经遇上过103公斤的超重患儿。34倍的体重差距,就决定了不能单纯地根据体重来决定剂量,一定要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

麻醉医生说麻醉:

“麻醉不止打一针,我们的短号是医院救命号”

讲述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 刘存明

“麻醉医护在一台手术中要提前进行术前访视,根据不同手术需要和既定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穿刺、各种导管置入;给予患者麻醉药物使病人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术中需全程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如出现循环、呼吸、电解质、体温等异常及时调整纠正,随时处理突发情况,使患者处于平稳、安全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刘存明告诉记者,即便是手术结束,也不意味着工作结束,麻醉医护还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整镇痛泵等,确保患者全过程安全、平稳。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内,无论是病区还是门诊,只要有患者的地方都贴着6000号这个电话号码,这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插管电话,也被大家认为是院内的“救命电话”。

“作为院内急救的生命热线和急救系统中的重要一环,6000号全天候通畅,当值麻醉医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有效信息,对病人情况作出初步的评估。”当患者性命攸关、岌岌可危的时候,只要医务人员在院内任意一个地方拨打“6000号”,插管程序就立刻启动,麻醉医生就会拎着插管箱奔跑而来,第一时间赶赴急救现场。

麻醉科医生越学越宽,是手术室里的“全科医生”

讲述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主任  孙杰

在麻醉医生岗位上工作了16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主任孙杰用关键词“责任”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通过麻醉让患者手术时免于疼痛,这是麻醉最基本的任务,在手术中,麻醉医生还要保障病人在整个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平稳,这是“技术活”。大家听过外科医生在葡萄皮上穿针引线练缝合打结、用掏耳勺生剥鸡蛋的故事,一名麻醉医生的“成长记”也同样非常不容易。孙杰主任告诉记者,麻醉医生的成长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操作,麻醉科医生要给患者打麻醉针,有的打入静脉,有的打入动脉,有的要打到脊椎的椎管里,现在还有打到神经周围精准来止痛的,这些都需要磨炼技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麻醉科医生要培养出临床的思维。

孙杰主任在手术中

“我们要知晓所有内科外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知道如何去调控各个器官功能的水平。”孙杰主任医师说,在外科医生越做越细分、越做越“窄”的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得越学越“宽”,全盘管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安全,把各个脏器功能都维护好,“麻醉科医生有点像手术室里的全科医生。”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