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人心也是一本书
2020-01-19 12:12:27

我在长沙二十年,如果说哪个地方去得最多,答案应该是定王台。

定王台不是一座台子,也不是什么旅游景点,而是长沙书市所在地。记得十多年前,定王台书市的各色书店扎堆而聚、鳞次栉比,来此地买书看书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路边还有不少贩卖光碟的小贩想方设法招揽生意,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只是如今网络大幅度普及,电子阅读和网络购书兴起,定王台书市就如同烈日暴晒下的水塘,规模日渐萎缩,来往人流明显变得稀少。不过在我心里,定王台这三个字依旧和图书息息相关,象征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某种坚守,闲暇时候还是想去看看。

定王台作为书市伫立于长沙城区,并非今日才有的事,说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之初,晚清政府就在定王台建了湖南图书馆,这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12年,十九岁的毛泽东考上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后来因为不喜欢刻板的校规,毅然退学,并制订了一个自学计划,他自学的地点就是位于定王台的湖南图书馆。年轻的毛泽东在定王台度过了他1912年的大部分时光,多年之后,他自述当时的情景:“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吃菜一样。”

历史浩瀚,已成过往,毛泽东当初自学阅读的图书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是时光如春风漫过,若干年后,这里还是成了图书的港湾,在某种意义上引领和定格了一个城市的阅读潮流,若隐若现地照耀着长沙人的精神世界。

定王台处于长沙城的中心地带,距离繁华商业街区不过三五里路,嗅觉灵敏的上班一族,怕是每日凑凑鼻子,都能闻到书香味在身边飘荡。我总在想,他们每日下班之后,走上几步推开书店大门,在琳琅满目的图书旁阅览片刻,肯定能洗去一天的疲惫。

当然,对于老长沙人来说,定王台还不仅仅是书市,它还凝聚着另外一种文化意味,散发着家庭伦理的点点温情。

此地为什么叫定王台?说来话长,这个定王是西汉景帝之子刘发,当初他被父亲派到长沙做定王,他心中不舍自己的母亲,可是君命难违,他只能启程南来。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慰问,刘发每年都要挑选出湖南上好的大米,派专人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再将空车装上长安的泥土运回来,用这些泥土在长沙筑台。年复一年,从长安运到长沙的泥土就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所以定王台还有个名字叫“望母台”。元朝诗人许有壬写过一句诗:“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说的正是定王对母亲的思念。

人心其实也是一本书,定王刘发在政治上资质平平,却因为孝亲而留下大名,在长沙城的中心地带屹立两千多年。如今,在定王台的高楼旁边,一座高架桥横跨而过,桥上车来车往,桥下人流鼎沸。夜晚时分,四周灯火辉煌,书市鸦雀无声,唯有不远处一座乌黑的石碑颇为夺目,那是清朝时有人重修定王台时所立。石碑上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今天,斯台虽然已经不在,可是定王刘发的仁义,却随着书市的万千本图书,流传在无数人的心中。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传承吧。

关于作者

王小天 青年作家,媒体人,目前已经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作品九部,现居湖南长沙。

城记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  48627418@qq.com

“B座西窗”每天推送的文章,皆为扬子晚报副刊独家刊发的稿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留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文章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