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战“疫”】送战友,送亲人,踏征程!出征勇士最流行的发型是这样的
2020-02-09 23:52:46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月9日下午,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分别在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集结,启程出征湖北!至此,我省已派出1438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今天下午,紫牛新闻记者赶往南京禄口机场,在这里看到了来此集结、整装待发的来自江苏各地的医疗人员。记者看到为了送别前去武汉驰援的妻子,带着5岁女儿和年迈的岳父一起来送别的丈夫,医生妈妈戴着口罩轻轻吻了吻孩子:“宝贝,等妈妈回来!”记者看到护士长站在登机口,给自己带的护士们一人发一个苹果壮行:“你们一定要平平安安!”记者看到停机坪上最流行的发型,是护士们剪去了长发,剃光了两鬓……年迈的老教授心里五味杂陈:“他们昨天也不过是在家里对着爸爸妈妈撒娇的孩子,今天就都变成了坚强的战士,要上战场了!”

星夜组成千人医疗队支援武汉

2月9日下午,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分别在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集结,启程出征湖北!至此,我省已派出1438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省卫生健康委抽调的300人医疗队、南京市2支医疗队,共计566人,2月9日下午5点从南京禄口机场起飞。无锡市医疗队、苏州市医疗队392人从无锡硕放机场出发。

下午3点,紫牛新闻记者来到禄口机场,只见四架来自东方航空的飞机一字排开停着,来自江苏各地的医疗人员将乘飞机出发驰援武汉。这些医疗队很多都是前一天晚上连夜组建的,凌晨确定人员,早晨准备物资,下午就集结出发。

将医疗人员的行装运上飞机

江苏医疗队整装待发

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的杨振华博士说:“2月8日晚快10点的时候,医院500人的工作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医院紧急通知:今晚组建赴湖北医疗队,我院抽调14名医生,请大家主动报名!”通知发出后,短短10多分钟,名额就报满了,大家非常踊跃。杨振华说:“我在呼吸科工作了22年,抢救呼吸衰竭病人可以说比较有经验,而且我还有着11年的党龄,这时候我不上谁上?”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所在科室有80多位医生、护士,报名的就有60多人。

江苏医疗队整装待发

备好私人物品纸尿裤

接到通知说走就走

南京市第一医院手术室一位不肯说出自己名字的女护士告诉记者,这次参加支援也是说走就走,“丈夫既为我担心又支持我去,女儿听说我要去支援武汉,一开始哭了,后来她对我说‘妈妈,你去吧’,考虑到武汉的疫情严峻,作为骨干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是责无旁贷的!”这位护士始终不肯告诉记者她的名字,她说:“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还不知道我报了名,我想等安定下来后再告诉他们,不想他们为我太担心。”

在现场,一位女护士拎了一袋特别的行李——纸尿裤。她说,接到通知是9日凌晨,所以自己也没有时间准备太多的物资,自己的私人物品就是这一堆纸尿裤,这样可以节约医疗物资,因为穿上防护服遇到上厕所,整套防护服就得作废,自己准备一些纸尿裤就可以节约防护服。紫牛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自备纸尿裤的医护人员还真的不少。

许多前去武汉的医护人员都会自备纸尿裤

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杨振华博士说,他的妻子沈新梅是自己的同事。8日晚上接到医院通知后,他和妻子很快就商量好了。“因为我早就报名了,前往武汉是迟早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商量的,只是准备了一些换洗衣服。”杨振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9日上午开动员会到中午,下午1点钟就上车出发了,可以说,这次出征武汉支援是“说走就走!”

护士们自备纸尿裤

在禄口国际机场停机坪整队待发的宝应县中医院呼吸科韩海清医生更简洁地告诉记者:“我的父母在老家生活,过年期间因疫情严峻,大家没走动,8日晚上接到通知,我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向二老打个招呼,我的女儿才9岁,所以我走的时候没告诉她,只叮嘱好妻子把家里照看好,天亮我就乘车前往扬州会合集中乘车到南京。”

5岁女儿停机坪上送妈妈出征

下午4点钟,在禄口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几十支医疗队在此集结,机场工作人员正在装载行李和物资。随处可以看见互相拥抱鼓舞。在现场,有丈夫送别妻子,有妻子送别丈夫,还有同事送别同事的。

人群中,紫牛新闻记者发现一位男子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挤在人群之中。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名男子是南京市第一医院放射科的李文启医生,小姑娘是他的外孙女,今年5岁,叫潘欣玥。祖孙俩正挤进人群找小姑娘的妈妈,原来,她的妈妈也是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医生李晓梅,这次也是主动请战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疗队。

“我的妈妈要去武汉帮人治病去,我希望她能早点回来。”小姑娘告诉记者。在人群中,母女俩相拥在一起。“妈妈一定会胜利回来,会好好抱抱你,亲亲你。”说着,李晓梅将女儿拥在怀中,戴着口罩吻了她一下。李晓梅说,女儿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对于妈妈这次支援武汉还不是太懂,不过在她眼里妈妈去武汉是为了救人,因为妈妈是医生,医生就应该帮人治病和救人。

在一旁的李晓梅丈夫潘涛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我的爱人这次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们一家都非常支持,因为我也是医生,我的岳父也是医生,而且我的岳父是军人出身,原本就有崇高的家国情怀,这次岳父也报名参加支援湖北,但是医院考虑到他的年纪较大,没有批准。”原来,潘涛是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的医生。李晓梅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此番去支援武汉,我的父亲、丈夫和女儿都来送我,他们是我的至亲至爱,有他们的鼓舞,我相信一定能凯旋而归。”

李晓梅抱着5岁的女儿万分不舍

潘涛告诉紫牛新闻记者:“8日晚上9点多钟,接到医院的通知,请战的医护人员将在9日下午出发,我和妻子只商量了10分钟,我的妻子在介入科之前是在ICU,救治过很多危重病人,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相信她一定能凯旋,我们等着她回来。”

54岁的父亲李文启和此次驰援武汉的女儿李晓梅

面对女儿前往武汉支援,54岁的父亲李文启当面没有说出一句话,他悄悄编写了一段文字给李晓梅:

亲爱的女儿晓梅:

在此危急时刻,你响应国家号召,肩负人民和医院党委的重托,即将奔赴湖北武汉,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这是你人生中接受祖国和人民考验的最好机会,也是你的护理技术水平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为此,父母对你提出三点希望:一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次阻击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希望你继承军人传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疫区人民作出应有贡献!二要敢于担当挑重担,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作为,勇于吃苦,勤奋工作,为南京市第一医院和父母增光添彩。三要注重身体保安康。支援疫区是辛苦的,一定要注意吃饭休息,坚强的身体是支援疫区抗击疫情的基本!爸爸妈妈祝你一路平安,凯旋归来!

李晓梅一家人

在现场浦口中心医院产科一名助产护士身着单薄的产科工作服在现场,记者问她得知,因为临时知道自己的同事要前往武汉支援,所以来不及换衣服就跟了过来。

护士长登机口一人发一个苹果

“这些都是我的护士,希望她们平平安安地回来!”在登机口,吴萍的声音有些哽咽,每一位医务人员登机,她就从塑料袋里掏出一个苹果塞在他们手中。“走得太仓促了,就从家里带了一袋苹果出来。”这支医疗队伍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吴萍曾是这里的护理部主任。“我们医院成立时间不长,这些护士都是我手上招进来的,我们从几个护士到现在400多个护士,所以大家感情都很好。我从南医大调过去筹建,结束后回原单位了,但是他们出发面对这次大考,我还是舍不得。”

护士长在登机口给驰援武汉的护士们一人发一个苹果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逸夫医院第三批援湖北的医疗人员的,30人中包括10位医生和20位护士,最小的还未满25岁。昨天夜里,医院开始申请报名,今天一早就集合赶赴机场。吴萍对护士们最大的嘱咐就是要保护好自己,“我一直和他们说,自己安全才能对病人负责,希望他们能战胜这次疫情,载誉归来。医院配备了一周左右的防护装备。让他们做好了长期的准备,挑的这些护士都是身体条件比较好的,因为医院前期已经派过两批医护人员,对于那边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种短发是停机坪上最“流行”的发型

停机坪上可以看到不同医疗队的各色队服,但是一种发型在医务工作者中最为流行:刘海和两鬓的头发剃掉,只留一缕短发扎在脑后,这样的一种发型让不少女孩都立刻“帅气”了起来。其实这是为了在驰援湖北的工作中隔绝感染,“短发戴帽子更方便,同时也更加卫生,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几率,而且在每天一身汗的工作中也更凉快,省去操心了。”记者采访时,来自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的护士小尹脸上还有不少碎发。今天早上,她同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统一剪去了长发,两鬓剪成“寸”发,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古有剃发明志,今有剃发壮行。头发剃了可以再长出来,但眼前的战役比头发更重要!”当被问到她的名字时,她回答:“不需要知道我们的名字,我们是护士,我们是战士,我们是中国人!”

停机坪上最“流行”的发型

目送着比自己的孩子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们即将赶赴疫区,溧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兵全心里五味陈杂:“可能他们昨天还在爸爸妈妈身边撒娇,今天立刻就是一名战士了。希望他们前往疫区之后,团结协作,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注意细节,吃饱吃好,增强抵抗力,一个不少地平安归来!”

停机坪上最“流行”的发型

紫牛新闻记者|任国勇 刘浏

编辑|张冰晶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来源 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