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两岁走丢成为“国家的孩子”,60余年后回到常州拥抱亲人泪流满面
2024-03-26 20:46:51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3月26日上午,在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奚巷村,离家60余年的“国家的孩子”张计平回来了。他两岁时在火车上走丢,后来被一对内蒙古的夫妇收养,这次回来认亲,他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乡亲们敲锣打鼓欢迎这位离家的孩子,张计平走到父母的遗像前三鞠躬,流着泪说:“没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我的家,见到我的亲人。”团圆现场,张计平向嫂子、弟弟、村干部和爱心志愿者献上蓝色的哈达,作为最诚挚的礼物。

走失60余年的孩子回家了

他泪流不止朝父母遗像三鞠躬

3月26日上午,在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奚巷村,66岁的张计平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在内蒙古、江苏两地寻亲志愿者的陪伴下回到了老家。刚到村门口,从未见过面的两个侄女就送上了鲜花。他望着两个侄女,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为了欢迎这个离家60多年的“孩子”,村民们围在他的家门口一边热烈鼓掌,一边说:“欢迎回家!”村干部们敲锣打鼓,家人也点燃了鞭炮和烟花,整个村子都洋溢在喜庆团圆的氛围中,好像过春节一样。记者看到,村里90多岁高龄的老寿星、77岁中风邻居也出来欢迎张计平回来。

张计平和家人团聚

刚见到嫂子和弟弟,张计平就和他们抱在一起大哭起来,紧紧握住家人的手不愿意松开。两个弟弟不停地说:“哥哥,你在外漂了60多年了,欢迎你回家!”团圆仪式现场,张计平为嫂子、弟弟、村干部和爱心志愿者献上蓝色的哈达。

张计平献了哈达后,又走到父母的遗像前三鞠躬。他眼角又流出了泪水,哽咽地说道:“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我的家,见到我的亲人。父母生下我,我必须得向他们三鞠躬。”

张计平的嫂子孙雪琴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以前曾听老公念叨,弟弟是在去上海的火车上丢失的,当时才两岁。

她说:“自从弟弟走丢后,公公婆婆经常闹矛盾,公公总是埋怨婆婆把孩子弄丢了。”孙雪琴表示,虽然家人后来四处寻找,但没有任何头绪。这次找到弟弟后,她特地走到公公婆婆的遗像前说:“爸爸妈妈,你们肯定能看得到,你们走丢的孩子终于回来了。我们很开心,你们在那边也要开心。”

不过,让孙雪琴感到遗憾的是,她的老公李国平去年6月去世了。她特地带了全家福,给张计平看了李国平的照片。她告诉记者:“老公生前经常挂念着弟弟,最终抱憾而终。想到老公刚走,没能见到弟弟,我的内心就特别难受。如果老公在的话,我不会哭得那么激动,现在总算帮他完成了遗愿。”

他是“国家的孩子”

在警方和志愿者帮助下终于回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成长,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佳话,这些孩子也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张计平正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因为走丢的时候年龄很小,张计平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情形。目前他居住在呼和浩特市,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原来他对于自己的身世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记得自己是“国家的孩子”,来自上海,编号是100号,大家都叫他“100号孩子”。

张计平回到老家

他回忆称,养父母是农民,以种地为生,目前家里还有10亩土地。他到了内蒙古以后,在收养家庭是独子,养父母对他视若己出。他10多岁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不知道具体信息。

后来,他通过当地媒体认识了同是“国家的孩子”梁引梅。作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寻亲团的负责人,梁引梅经常组织寻亲活动。后来,梁引梅带着张计平采了3次血。今年1月底,锡林郭勒盟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对张计平和江苏常州人李建平的血样DNA检验后,经数据比对结合背景调查,张计平、李建平符合兄弟关系。得知消息后,张计平激动得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2019年,无锡市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曾到呼和浩特市举办寻亲会,张计平也参加了活动。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帮助张计平找家人,但始终没有找到。今年春节期间,接到锡林郭勒盟公安的线索后,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勇国和志愿者吴霞等人立马赶赴张计平的老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奚巷村走访,最终在当地村委会和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张计平的弟弟李建平。

此次为了迎接张计平回家,李勇国等人提前来到南京禄口机场等待。当张计平得知自己并非被父母送养,而是走丢的时候,眼泪顿时涌了出来。他激动地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没想到60年后还能找到家人,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乡亲们热情欢迎张计平回家

团圆宴上齐唱《祝酒歌》

愿这些孩子都能够早日找到家人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2021年,公安部组织“团圆行动”,依托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全面查找失踪儿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接收“国家的孩子”最多的盟市之一。得知消息后,有人陆续找到公安机关,希望借助“团圆行动”帮助找到亲人。如今越来越多“国家的孩子”找上门,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来采集血样,有的老人说“几十年了,就想知道自己人生的来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陪伴张计平回家的人里还有3位“国家的孩子。”66岁的程晋和张计平一样,找到了浙江的家。他在养父母家也是独生子,从2000年开始找,至今找了24年。程晋带着儿子先陪张计平回常州,然后于3月27日到浙江嘉兴与自己家人团聚。

3月25日是程晋的生日,江苏、内蒙古两地的爱心志愿者陪他过了这个特殊的生日。程晋吃了长寿面,众人齐唱生日歌。他流着泪说:“60多年的漂泊,我终于走到了今天,了解到自己的根在哪儿。我找到了哥哥和姐姐,说明我不是孤儿,我还有外甥和侄儿。”

另外两位“国家的孩子”是65岁的梁引梅和张桂英,两人既是寻家者也是寻亲志愿者,已经做了10多年的志愿寻亲工作。张桂英说:“虽然我们两人还没有找到家,但看到他们能找到亲人,也是非常开心,祝贺他们。我们也乐意做这份工作,愿意为兄弟姐妹们找到自己的家,寻到自己的根。看到他们找到了,就像我们找到了一样高兴。”

张计平的团圆宴现场,梁引梅等四位“国家的孩子”斟满酒杯、捧出蓝色的哈达,唱起悠扬的祝酒歌。梁引梅坦言,接下来还会继续帮“国家的孩子”寻家,也希望张计平能够多和家人联系,把亲情血脉延续下去。

据张计平弟弟李建平介绍,他们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很多年,大哥小时候就生病去世了,二哥去年6月去世。张计平是老三,本名叫李计平,他们还有一个弟弟李伟平。李建平说:“哥哥走丢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不管他在哪里,是穷,还是富,只要他在,我们肯定都会相认的。”

回到家后,张计平感到特别亲切,早已没有了此前的忐忑不安。这些天来,他一直在幻想见到家人的场景,直到看到大嫂、弟弟和孩子们,他的心情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他告诉记者:“感觉还是家人亲,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后要和嫂子、弟弟多来往,小辈们也要多沟通。”

记者注意到,张计平此次带着31岁的儿子张宇来到常州。张宇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知道了父亲的事情,就心疼父亲,想着为父亲做点事情。今年1月份知道父亲找到家后,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他说:“整个呼和浩特市就找到了两例,不少人找了很多年了都没有找到,感觉挺欣喜的。”张宇称,父亲以前是独生子,现在突然多了叔叔,感觉很意外,也挺骄傲的。

此刻,张宇也松了一口气。他不停地说:“把我父亲多年的心愿完成了,让我们寻到了根,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张宇也希望他们回家的好运可以带给更多的“国家的孩子”,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根,“我也会成为寻亲志愿者,尽我自己的所能帮助更多的叔叔阿姨,让他们都能够早日回家。”

张计平(右)和李建平(左)聊起了家常

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编辑| 宋世锋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