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惊现南大明清文学课堂!中学时代就被拿去和“罗贯中”比成绩
2024-05-08 21:24:32

5月8日,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上,来自台湾的学生吴承恩收获惊喜。任课教师苗怀明教授特地准备了一本自己的《西游记》研究论著《梦断灵山》,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送给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学生。吴承恩开心坏了:南大师生都是有趣的人!

今年2月,带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吴承恩从台湾中正大学来到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成为了春季学期的一名交换生。三个多月下来,吴承恩没少因为自己的名字被同学打趣,他也在交游中深深爱上了南京。

苗怀明教授和吴承恩(右一)合影

中学时代就被拿去和“罗贯中”比成绩

“其实在台湾,‘承恩’这个名字还蛮常见诶。”吴承恩是个00后,来自台湾高雄,打小就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台湾中正大学读的专业也是中文。有了文学加持,“吴承恩”三个字对于这个台湾小伙而言有了不一般的意义,从小到大,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吴承恩都会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被老师注意到。

“我的名字是爷爷给我取的,可惜他去世的早,我还没来得及当面问问他,为什么给我这个好名字。”吴承恩自带幽默感。高中阶段,他的语文成绩就已经很拔尖,“高中时,我常去隔壁班玩,平时都是正大光明走进去,直到有一次,语文模拟考运气不错,考得特别好,拿了年级第一。隔壁班班导就调侃他们班的学生:你们要不改名叫罗贯中吧,看会不会考好一点。”吴承恩自己都乐了:“我那阵子去隔壁班玩,都是捂着脸的。”

选择来南京参加交换,吴承恩有着自己的考量。“文学生难免对作品里的各种花鸟风月有很多遐想,加上在台湾查交换生资料时,发现南大的文学院是顶尖的优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所以我选择来南大交换啦。”

2月份春季学期伊始,吴承恩第一次来到南京,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跟随大三年级的本科生展开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大陆,对南京的初印象就是一个字:美!”算算日子,吴承恩来到南京,正好是梅花和樱花接力开放的时候,“玄武湖、鸡鸣寺、梅花山,甚至是南大校园里,处处繁花开遍,太美了!”

利用课余时间,吴承恩走遍莫愁湖、明孝陵、阅江楼等名胜,“看见了我梦中都想看到的景致,感觉以前在书上读到的文字都具体了起来。”

旁听教授讲《西游记》,还没学分……

来到南大,吴承恩自然又被“盯”上了。只不过,这一次“盯”上他的老师很特别,正好是教古代文学的苗怀明教授,这学期苗老师给本科生开的课恰好是明清小说。

受限于交换生的选课要求,吴承恩是以旁听生的身份来听苗怀明的古代文学课的。上课却没有学分,他不在意,“苗老师上课时充满热忱,眼睛里闪着光!”吴承恩迅速被苗怀明“圈粉”,他还悄悄藏起了自己的名字,“我是旁听生,听第一课之前,我征求了一下苗老师的意见,能不能来听,但我当时没告诉他,我叫吴承恩。”

因为选课系统里没有显示吴承恩的名字,苗怀明也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学生们第一次做作业,吴承恩顶着一头颇具个性的长发,按照苗老师的要求打卡南大图书馆古籍部,并将照片发到了课程群里,师生们这才发现:嚯!吴承恩竟然在我们一起在学明清小说。

苗怀明来了精神:“你真的叫吴承恩?群里有罗贯中、施耐庵和曹雪芹吗?出来走两步。”这段聊天记录被他晒在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古代小说网”里,乐坏了一大群读者。苗老师当即决定,给吴承恩送个礼物。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5月8日下午的古代文学课堂上,吴承恩意外收到了大礼。“上课前,苗老师很客气地征求了我的意见,说会拿我和作家吴承恩开涮,我当即就同意了,完全没问题啊!没想到苗老师还准备了礼物送我,我很喜欢。”吴承恩说。

虽然他叫吴承恩,但更喜欢《红楼梦》

课上,讲到吴承恩头像复原的过程,苗怀明还特地将吴承恩喊上了讲台,古今吴承恩来了个同台合影,全班同学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难忘一刻。

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出了一个小高潮,苗怀明也挺兴奋。“向名叫吴承恩的同学赠送自己的《西游记》论著,大家一起探讨《西游记》,这真实太奇妙也太有趣了。”苗怀明说,“如果有学生叫曹雪芹,我肯定送红学书,但曹雪芹还是要和我们一起背《红楼梦》回目的。”

“这几天我都要抱着苗老师送的书睡觉。”下课后,吴承恩发了条朋友圈。“苗老师善于用比较特别的角度来切入,让原本容易枯燥的文学史知识一下鲜活起来。这也是我喜欢老师上课的原因。”苗怀明布置的作业都“不走寻常路”,不仅量大,做起来还挺辛苦,吴承恩甘之如饴。“苗老师的打卡任务,让我们带着目的去打卡名著里的经典场景,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平时我们是不容易注意到的,而且老师十分亲切,还会在群里给大家回音。”

意外的是,当真要给四大名著排个“顺位”,吴承恩的首选并不是《西游记》。“不瞒您说,我虽然叫吴承恩,但我更喜欢《红楼梦》。”尤其是在遍地充满红楼痕迹的南京,吴承恩更想探索。5月6日,听完苗怀明教授关于《红楼梦》的一场讲座,他转头直奔乌龙潭公园,和曹雪芹像打卡合影,并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乌龙潭公园小小的,但景点是真的多。”

虽然交换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但吴承恩对于文学的热爱却是永久。“这学期结束我就要回台湾了,未来如果有可能,我还是有继续深造的打算。而且,如果我的学弟学妹们有意愿,我会大力推荐,并帮助他们申请来南京大学交流,感受文化熏陶。”吴承恩说。

实习生 梁罗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剪辑 戴哲涵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