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
2020-04-03 13:21:01

近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的我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取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力温度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

“东方超环”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该装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

据了解,人类开发核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重元素的裂变和轻元素的聚变。利用核裂变原理,人类已建造了几百个核电站,对于核聚变的利用却落后很多。“人造太阳”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这被视为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的基石之一。

科学家测算,1升海水含有0.03克氘,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海水中共有超过45万亿吨氘,释放的能量够人类使用上亿年。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反应的产物是氦元素和中子,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堪称完全清洁的能源。但“人造太阳”至少满足“极高的温度”与“充分的约束”两个苛刻条件,才能实现核聚变反应永续进行,并为人所用。

2017年7月,“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

2018年11月,“东方超环”首次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央视记者 任譞)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