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遇见东南·院长开讲”|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 全国排名第一
2020-07-13 11:36:04

东南大学最强天团来了!7月7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客户端特设专题报道——《2020“遇见东南·院长开讲”》,邀请东南大学26位院长,为各位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学校34个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科设置、就业情况等。

本期主讲嘉宾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顾忠泽。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在国内较早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1984年9月由韦钰院士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系,1994年8月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2006年8月成立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1993年被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1997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2010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在2007、2012年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全国评估中排名第一,2017年学科评估为A+。

【基本概况】

经过三十五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体系。学院目前设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脑与学习科学、智能医学工程等4个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及“双一流”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及“**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学院现有在校生1059人,其中本科生近429人,硕士生367人,博士生263人;在站博士后30人。

【师资队伍】

学院已建成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博士为主的学科梯队,目前拥有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1个,现任专任教师近13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专家7人,**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46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73人;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多名教授分别在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以及“863”主题专家组等国家级学术机构或专家组中担任重要职务。

【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神经信息工程二级学科,还具有学习科学、生物信息技术、医学图像与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等重要发展方向。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涉及信息科学、生物医学以及化学、物理、材料学等诸多学科的新兴、前沿学科,主要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和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问题,研究发展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器件及医疗仪器设备等,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基于神经教育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工学到医工双学位,再到七年本硕连读一贯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目前本专业唯一七年一贯制的实施单位,也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华大-东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了多学科交叉、针对性强、本硕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强调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拥有国家双语精品课程和全国模范教师。五年来,共培养博士200余名,硕士700余名。在培养的博士生中累计有6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科学研究】

学院目前拥有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器官芯片学科创新国家111引智基地,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艾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医学电子学实验室,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生物表界面实验室等科研基地;拥有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等高技术转化应用中心。

近五年来,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科研经费3亿余元,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SCI等收录论文近1000篇,授权专利16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自然科学或科技进步奖12项。

【国际交流】

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西雅图艾伦研究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以及日、法、澳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亚琛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的双硕士项目、交流生项目已有较好的基础;与美国西雅图艾伦研究所共建东南大学艾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多批教师与学生到国外访学交流或联合培养,来自德、法等国的留学生到本学科攻读学位。数名教授被澳、日、英等国知名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实习生 顾怡宁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