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如期而至。
带着憧憬和期望,学子们回到校园。踏入校门的,还有一群特殊的人。
9月2日下午,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市长王昊一行到中心城区部分新建学校调研。“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早在2018年,在宿迁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规划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履新宿迁市委书记不久的张爱军就鲜明提出: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时隔两年,这件关系千家万户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宿迁办得怎么样?接下来还有哪些“新课程”?一起来看宿迁市委书记、市长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
“第一课”去了哪里?
根据公开报道,调研中,张爱军、王昊一行先后到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太湖路校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学校和富民大道学校,宿迁市实验小学、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宿豫区玉泉山路小学以及马陵中学西校区调研,他们走进教学楼、餐厅、体育场等地,察看新建学校功能配套,详细了解学校投入使用和开学办学情况。
这些学校都是什么规模,先来了解一下——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太湖路校区
项目投资3.6亿元。建设规模16轨96个班。
厦门路学校
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学校规模为小学6轨,初中12轨,共72个教学班,设置400米环形体育场一个。
富民大道学校
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学校规模为12轨54班,约2430名学生。
宿迁市实验小学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
项目投资4.1亿元,建设规模10轨60班小学,10轨30班初中。
玉泉山路小学
占地100.8亩,建筑面积约4.62万平方米,教学规模为8轨48班。
马陵中学西校区
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高中,共计30个班。学校总用地面积590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
除了上面几所学校,这个开学季,宿迁中心城区13所新学校投入使用,可提供学位32310个。
这份“作业”表现如何?不妨对照计划表来“打分”。
早在2018年,为了解决学位供给,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宿迁编制《宿迁市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2018-2020)攻坚计划》。根据计划,宿迁将用3年时间建设学校83所,其中中小学48所、幼儿园35所,中心城区48所、三个辖县35所。
计划明确实施时间。拿中小学来说,按照时间表,2018年建17所、去年建18所、今年建13所。建成后,宿迁市区可新增学位67380个。
截至目前,宿迁建成60所学校(中小学31所、幼儿园29所,中心城区36所、三县24所),提供学位89430个(幼儿园11160个、中小学78270个)。中心城区建成的36所学校(中小学16所,幼儿园20所),提供学位48570个(幼儿园8190个、中小学40380个)。今年中心城区新建成的19所学校,共招收学生14129人。
有了任务单、时间表,建成一批新学校,还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必须解决。
去年,专门调研教育工作的张爱军一针见血地指出,宿迁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要系统研究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和民办学校管理等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他提出,教育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任务单,定好时间表,以认真、顶真、当真的作风推动问题解决;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这份详细具体的《三年攻坚计划》,让宿迁的家长和孩子吃上“定心丸”。
随着一所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如何才能做到“建成一所、办优一所”,真正把教育这一最大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到心坎里?宿迁有“解题”高招——
合理划分施教区。今年秋季学期,中心城区共有11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投用。施教区调整按市级统筹、以区为主、整体推进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相对就近、方便群众、尊重历史、路河为界的原则,细致测算生源变化、核算学校容纳能力,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反复研究会商,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推动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一是实行教育品牌合作。宿迁经开区引进海亮教育集团优质资源,托管厦门路、富民路两所学校。二是实行区域教育合作。宿豫区与如皋市签约合作,新建豫新初中委托如皋教育团队管理。三是实行集团化办学。宿城区利用市实验小学、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等优质学校资源,领办市实验小学、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太湖路校区,运用一体化管理、优质管理团队托管等集团化办学方式,实现新建投用学校“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
多措并举配备优质师资。一是选聘名优校长。通过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方式,引进市内外名优校长、选派8名优质校管理人员担任新建校校长,引领新建校快速优质发展。二是统筹调配骨干教师。各区调配优质校部分骨干教师220余名到新建校任教,市外合作办学单位也选派29名骨干教师到新建校任教,确保教学质量。三是招聘补充新教师。各区千方百计做好新教师招聘,中心城区新建学校今年补充新教师250余名,有效满足教学需求。
阶段性“作业”交上了,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学校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以高质量教学,向家长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张爱军在调研中说,要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加快推进扫尾工程,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把学校建好管好用好。
刚刚投用的新学校,如何才能交出“高分卷”?张爱军说——
☆要督促建设单位加快扫尾工程进度,确保各项扫尾工作高质量收官,真正把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良心工程。
☆要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全面推进校园管理提档升级,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要选优配强师资队伍,针对各个新建学校实际情况,逐校分析研究,精准发力施策,通过科学合理调配现有师资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壮大师资队伍,确保学校既有“硬件”,也有老师这个“软件”,真正以师资队伍建设的好成效促进教学质量的大提升。
☆要筑牢安全防线,突出抓好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环节,确保师生安全、校园稳定。
冲刺“期末”考试,宿迁还有具体布局——
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动完成学校三年攻坚计划。协调配合相关部门,着力推进全市今年新启动的20所(中心城区9所)学校建设。加快手续办理,加大督查推进,尽快完成项目立项、土地划拨、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工作,保证新建学校按序时进度开工建设,尽快建成投用,确保三年攻坚计划圆满完成。
另一方面,重点推进高中规划建设。据测算,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将持续增加,2021-2023年高一在校生逐年分别增加8461人、4702人、1459人,需通过新建、改扩建、盘活资源新举办高中等方式,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目前,宿迁正在制订2020-2022年普通高中建设计划。
“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把教育这一最大民生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今年专题调研教育工作时说的这句有温度的话,正在宿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相信这件“最大民生实事”在宿迁一定会越办越好,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