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影城手动调低《信条》音量,不过“音效喧宾夺主”的争议一直有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05 21:28

这个周末,话题度最高的自然是诺兰导演的新作《信条》,剧情烧脑到什么程度呢?虽然网上各种分析文已出,但看过的人依然一脸懵。除此外,记者看到,有微博大V爆料称,有影城的音响因为《信条》巨大音效而震坏,甚至调侃说,“影院经理们一定对诺兰又爱又恨”,应该推出“诺兰险”。

图片

为避免“脑壳疼”,南京有影城主动调低了音量

记者看到,这条微博下面有300多条评论,不少看过电影的观众表示,《信条》的音乐确实很响很炸,鼓点都捶在心脏上。记者看完该片时,也对音乐部分很是诧异,音乐铺得很满,甚至有不少偏电子乐,比如电影开场时发生在剧院的救援行动,就出现了巨大的音响效果。

有不少网友调侃表示,这一次终于体会到了IMAX宣传片中的那句“从这里进入”的效果,声效真的是巨大了,“上一次觉得声音大的是《变形金刚》”,也有人认为,《星际迷航》的声效也够大。

不过,实事求是来说,国内网友反映的,影院放映《信条》时音响设备被震坏而不得不退票,甚至其巨大音量把影厅隔壁办公室的玻璃都震裂的事情,也都只是网友的分析,这些音响坏了以及办公室玻璃开裂的直接原因是否来自《信条》也尚无定论。

随即,记者从南京多家影城获悉,目前南京还未听说有音响被震坏的。一家影城经理告诉记者,《信条》的音效确实“炸耳朵”,“影片发行时会提供一个最佳效果的通常数据,包括音量的。而这个音量呢,影城是可以自己调节的。有观众跟我们反应说,看完《信条》后脑壳疼,我们经过确认,已经在后台将音量调低了一些。”

图片

乐器和弦、枪声翻转组合,营造“时空逆转”

记者看完《信条》后,特地等到滚完字幕才离开,记者看到,诺兰此次《信条》没有和老搭档汉斯·季默合作,而是去年凭借《黑豹》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配乐的瑞典音乐家路德维希·戈兰森。

《信条》的主题是 “逆转时空 ”,时间逆流、正负熵、混乱的人物穿越线等复杂的概念不断抛出,可以想象的是,影片的节奏已经很快了,但诺兰还嫌不够,剧情推动上几乎不给观众留一口喘息时间,《信条》还进一步通过音效、配乐,来继续添油加醋,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紧张氛围。

记者注意到,有乐评人看完《信条》表示,诺兰确实牛,连音乐里都有逆转的逻辑,也就是说,配乐中用到了很多逆转元素,比如乐器和弦、枪声翻转组合,以营造一种让人身处“逆转 ” 的感觉。同时,配乐也延续了诺兰很多作品中常用的用音乐来提醒观众“你该紧张了” 的做法,正是这些音乐产生了巨大的音量。

所以,看过《信条》的观众,可能会忘掉片中的一些情节,可能连角色的名字也记不住,但超大声的音量和用密集鼓点营造的“催命配乐”,大概都会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图片

外网早就吐槽过“听不清对话”,也有影迷爱音量

记者发现,《信条》在海外的上映时间要早于中国内地,其音效大的问题,此前外网已经大量吐槽过了。很多英语母语区观众表示,音量过高,以至于他们根本听不清楚演员在说些什么。有网友表示,《信条》本来就是快节奏的对话,加上大量专业术语,在近乎“轰鸣”的音效笼罩之下,变得如同蚊虫鸣叫,几乎难以分辨。而中国网友的反应没有那么激烈,是因为还需要依赖字幕翻译。

当然了,关于电影的配乐音量,记者发现,部分影迷也有其他观点。有人认为,看《信条》的时候建议大家选择有杜比全景声的影院,“被偷工减料的低端音响,炸到听觉伤害的朋友们在群里已经炸锅了。这种大片不能只在意画面,音效也是必须在意的部分”,并建议大家去杜比全景声欣赏该片,会对这个行业多一些了解与尊重。

图片

【多说一句】

“音效喧宾夺主”的争议一直都有

其实关于“音效喧宾夺主”的争议,在现代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发生,这其中就包括诺兰导演,他历来重视配乐和音效,之前常年合作的汉斯·季默也好,为《信条》配乐的路德维希·格兰森也好,都是奥斯卡奖杯获得者,他们充沛的表达欲都有可能将整部电影填满。

记者看到,有资料显示,声音工程师罗恩·巴查尔(曾凭《点球成金》获得奥斯卡提名)认为,音效的放大,是电影院需要区别于家庭观影的必然结果。当电视在20世纪中叶变得流行并开始挑战电影院的统治地位时,电影院需要与众不同,它需要证明它值得让人们离开自己的家,其中一种手段就是提供更大的音量和更突出的听觉效果。

诺兰的多部电影都有音量过大的普遍争议,此前《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都用各种音效“轰炸”过观众。在《星际穿越》时,诺兰做过回应,他认为,故事的清晰性,情感的清晰性,都可以用不同方式达到,他尝试使用他可以支配的不同事物——影像和声音,以分层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他一直喜欢以印象派的方式处理声音的电影,这对于主流大片来说是不寻常的,但他觉得这是一部体验电影的正确方法。也就是说,用音效来提升沉浸感,让观众充分代入主角的视角。

但这次《信条》是一部谍战片,需要大量的对白来推动剧情,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懂剧情,此时强化音效而弱化对白,似乎就有些欠缺考虑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