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3所中小学、幼儿园!南京市栖霞区又多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08 17:43

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首批200多名小学生喜迎新学年,隔天,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也举行了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记者了解到,2020年,南京市栖霞区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6所,秋季开学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3所,引进高层次骨干教师20人,引进成熟型骨干教师10人,优质教育增量全市领先。

栖霞区新增13所优质校

栖霞区地处南京城郊接合部,曾经教育水平在全市相对落后,且区域内部教育资源也不均衡,适龄儿童入学时纷纷往外区“跑”;而随着栖霞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增加学位供给,如今越来越多外区家庭甚至外市人才首选栖霞区落户,仙林片区、紫东片区、燕迈片区、栖霞山片区……栖霞处处都有家门口好学校!

据悉,2020年秋季栖霞区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3所,具体包括: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幼儿园、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南京市伯乐中学迈化路校区、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石埠桥校区、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南京市仙林实验幼儿园光启路分园、栖霞幼儿园石埠湾分园、栖霞区西岗幼儿园经天路园、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瑜憬湾分园。

牵手名校走出合作办学新模式

今年9月1日,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正式开学,由南师附中派出的校长张文艺在开学典礼上做出承诺:秉承百年附中的优秀传统,以“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为原则,努力打造一所全区一流、全市知名、全省有影响的品牌特色学校。据悉,这已是继南师附中仙林分校、南师附中丁家庄初中以来,南师附中进驻栖霞的第三所集团校。

图片

图片

“8年来,一批批南师附中名校长、名教师走进栖霞区,让越来越多的栖霞孩子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徐观林说,早在2012年,栖霞就与包括南师附中在内的顶尖名校开启“合作办学”之路,以名校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8年来,栖霞先后与金陵中学、南师附中、一中、二十九中等名校合作创办分校,接着又以名校分校引领集团化办学,在小学阶段组建了12个教育集团,在小、初、高阶段成立了七大“教育发展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区所有街道。

不仅如此,栖霞的“合作办学”还跨出南京,与南通海门共建了“海门—栖霞”教育发展联盟,在燕子矶中学创办了“海门实验班”,在尧化街道、栖霞街道合办了栖霞(海门)实验初级中学。

名师团队为栖霞教育注入力量

日前,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启用仪式上,校长宋红斌正式亮相。宋红斌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市“名校长”,曾在市区知名小学长期担任校长。除宋红斌外,英语专业名师王一舒担任该校教导主任,据悉,栖霞区教育局精心挑选15名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学校注入优质师资力量。

名校之所以“名”,不在于校园,而在于名师。“十三五”期间,栖霞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先后引进江苏省特级教师7人、大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23人、优秀骨干教师100人,自主培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市陶行知奖得主4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32人、市德育工作带头人15人,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家、市级名师工作室5家,“人才高地”逐步形成。

此外,5年来栖霞共招聘新教师2231人,形成了厚实的储备人才梯队。

与南大共建学校迎来发展新契机

8月17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联合召开“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会议,南京与南大将成立“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辐射栖霞东部板块和紫东核心区的教育发展。我市在“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和紫东及仙林地区规划中,规划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纳入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管理。

现有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金陵小学等栖霞与南大共建学校也将迎来飞跃。“南京大学在科研、办学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大与我市探索高教与基础教育融合育人的新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意义非凡。”栖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孩子们最开心的是听说将依托南京大学建立中小学研学基地。”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表示,该校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南大联合举办的暑期科技夏令营、“小院士”夏令营,走进南大校园、创新实验室,走访名家院士。“全方位走进南京最高学府,将大大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林慧敏说,学校也将放大与南大合作的成果,带动栖霞东部乃至全区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努力办出栖霞百姓满意的教育。

摄影 罗皞

通讯员 周广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