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昆山淀山湖镇晟泰村: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共建共享江南新农村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13 09:50

“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环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苏州昆山淀山湖镇晟泰村村民,用一张张幸福笑脸,生动诠释了全面小康内涵。走进苏州昆山市淀山湖镇晟泰农民新村,会发现一幢幢红色欧式小楼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点缀其中,既洋气又不失江南水乡特色。

午后,“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老人们正在玩套圈游戏,乐得合不拢嘴。“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自2015年运营以来广受认可,累计吸引100多名老人入住。

“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


入住养老寓所3年多的李凤娥说:“住在这里什么都好,一日三餐有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定时送上门,还有志愿者打扫卫生,定期帮忙洗澡、泡脚、修指甲,平时和大家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玩玩小游戏,真的很幸福。”

据悉,近年来晟泰村按照“就地养老”理念,引导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从散居农户转为集中颐养,探索建立“离家不离村”新型农村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就地改造成养老用房,由淀山湖镇强村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同时发动镇商会企业“认养”养老床位,让老人花更少的钱享受更便利、优质的服务。

张全林


“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只是晟泰村反哺村民的一个缩影。如今,晟泰村集体收入超千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

晟泰农民新村建设于1998年,成为当时新农村建设典范。眼下,晟泰村在村党委的带领和号召下,实现了农房翻建的再次创新。该村采取“统一规划、自筹共建”模式,对8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由农民自筹资金、共同建造,并设置养老、行政、服务、商业四大中心,为村民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二层小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俨然一幅诗画江南美景图。村民张全林的小楼已装修一新,他介绍,曾经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墙体开裂、阴暗潮湿,而现在的小洋房,中央空调、家庭影院一应俱全,不仅住得舒适,还留住了乡味、锁住了乡愁。该农房翻建项目位于原沈安泾自然村,整体规划建设约320套农房,分四期完成。目前,一期、二期已建设完成。

垃圾分类集中 投放点


2019年8月,晟泰农民新村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在小区设置两处彩绘小屋作为垃圾集中投放点。每天清晨和傍晚,居民就拿着分好类的垃圾前来投放,督导员则热情地对居民进行指导及登记。目前,晟泰农民新村垃圾分类率已达99%以上。

小康生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缺一不可。为此,晟泰农民新村村委会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重塑乡规民约。进行“美德家庭”评比比赛,激励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为营造美丽环境、建设和谐村庄贡献力量。

晟泰农民新村


接下来,晟泰村将以创建全国文明村、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依托“自筹共建”农房翻建、“离家不离村”养老寓所等模式、品牌,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勇当激情燃烧引领村,建设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特色乡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於苏云 实习生 薛皓月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