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路社区
和三五朋友聚在一起“吃讲茶”走在小巷欣赏“夜周庄”的美落座古戏台听一场昆曲……这样闲适安逸的生活已成为苏州昆山周庄镇全功路社区百姓的常态。
全功路社区一角
近年来,全功路社区通过优化社会治理,让居民的精神面貌、社区的环境风貌与“中国第一水乡”相互映衬,让辖区居民有更多可互动的公共空间及活动,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在提升幸福感、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全功路社区户籍人口有1200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与旅游有关的工作,有的甚至全家上阵。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古镇精准规划定位准确,蝶变成“中国第一水乡”
庄春地(右一)与阮仪三(中)
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庄春地,曾任周庄镇镇长,是古镇从保护、发展到走向世界的见证者、推动者。对他而言周庄是自己用一生心血去保护和守望的故乡。
据庄春地回忆,直到1986年,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帮助制定了《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才让周庄的古镇保护从最初的沈厅扩展到整个古镇区,全功路社区也于1996年正式成立。
如今,周庄已蝶变成走向国际的“中国第一水乡”。这期间,周庄旅游发展经历的三个“十年”。也催生了全功路社区的大发展。第一个“十年”是保护修复,随着古镇的全域保护,让紧邻古镇旅游景区的全功路社区也得到了实惠;第二个“十年”是快速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水电气等软环境,社区居民都感受到了便利;第三个“十年”是提质升级,随着古镇景致化提升工程的推进,社区变成了景区。
如今,通过整合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空间、物理环境空间、旅游景观空间和产品体验空间,更多具有周庄特色的文化元素得以展现,不仅大大丰富了游客的居游体验,古镇区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传播当地特色美食文化,助力旅游业走向国际
李永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庄镇“中国第一水乡”的名号逐渐打响,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本地居民都投身到了旅游业的热潮之中。土生土长的全功路社区居民李永先便是其中之一,1996年他就在周庄老街上开设了第一家现做现卖、专门销售万三蹄的门店。同年,他还拿到了“周庄酥蹄”的商标。虽然周围的店家不停“洗牌”,但李永先的店却一直屹立不倒。
2004年,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李永先通过招投标,接手了万三食品厂,拿到了“万三蹄”的注册商标,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手下的团队也扩张到了20人,均为本地劳动力,李永先也由店长变为了厂长,但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却没有丝毫怠慢。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度“万三蹄”销售首次突破1万只。
“万三蹄”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正宗的周庄蹄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李永先拿到“万三蹄”注册商标时,就下定决心要进一步擦亮这个老字号招牌将它做大做强:“我希望通过‘万三蹄’等万三系列食品,向海内外游客传递周庄的美食文化,让他们更了解周庄、喜欢周庄!”
2011年,李永先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周庄工业园区新建近一万平方米的厂房,并结合电商,使企业的销售额更上一层楼。同时,李永先还带领团队积极研发点心、素食等万三系列各类产品,目前万三食品的种类已经突破40种。为了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李永先还结合当下火爆的直播带货,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推介“万三蹄”,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打造精品民宿品牌,按下村民致富增收“快进键”
陈健
随着国内疫情防形势逐渐变好,古镇周庄迎来旅游旺季。离周庄南湖不远处,沐澜·梵麗设计度假美宿的老板陈健,又迎来了忙碌的时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周庄人,陈健从小生活在全功路社区。对于周庄古镇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情愫,在他眼里这里不仅是家更是圆梦之地。
而立之年,在外企上班的陈健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在父母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周庄,做起了民宿的生意。一开始,陈健经营的民宿是很普通的小旅馆,业绩口碑都一般。后来,随着周庄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他意识到这样的经营理念没有竞争力,于是走上了转型之路。
2010年,陈健的第一家精品民宿——碧水云居正式开业。精品化、差异化的定位,让他在收益及口碑上实现了双赢,短短6个月,前期的投资就已经回笼,这让陈健尝到了精品民宿的甜头。此后,云水谣、涵舍、沐澜·梵麗3家精品民宿陆续开业。如今,由他经营的“沐澜”系列4家精品客栈也在古镇打响了品牌。
目前,陈健经营的4家民宿,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其中沐澜·梵麗的入住率基本保持在95%。经营民宿,陈健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看来,这份成功也与周庄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周庄这个强大的IP,我的民宿生意肯定不可能这么红火。”目前周庄全镇现有民宿近400家,总床位超5000张,民宿不仅成为古镇住宿及游客体验新亮点,也成为当地居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
如今,周庄镇全功路社区没有一户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十分舒心,居民出门就可享受“5分钟文化圈”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於苏云 实习生薛皓月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