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听筝堂”背后有什么故事?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17 10:19
383年,谢安打赢了淝水之战,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南方半壁江山,但是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皇上的猜忌。东晋的孝武帝对立了大功的将领和士兵基本没有封赏。谢安也知道自己功高震主,所以一直小心翼翼。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大臣为谢安鸣不平。
有一次,孝武帝请客吃饭,桓伊也在。桓伊是一名武将,但是擅长音乐,是当时的“大明星”。孝武帝就跟他说:“你弹个曲子,为大家助助兴吧。”
桓伊先是吹了笛子,接着又表演了弹古筝,他一边弹一边唱:“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这是出自曹植的《怨歌行》。意思就是:忠臣一心为了朝廷,但是皇上却猜忌他。
谢安听了泪流满面,站起来走到桓伊的身边,抚摸着他的背说:“你真是不同凡响啊。”
孝武帝听了之后沉默不语,面有愧色。
谢安也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不久就交出了权力。淝水大战之后一年多,谢安病逝,活了66岁。
后人对谢安无比的同情,比如辛弃疾就有词:“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所以后人建了“听筝堂”以表示对谢安的怀念。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作为结束:
王谢古居听筝堂,君臣坐对两彷徨。
怨歌声起一洒泪,千年诗篇皆断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视频 陈金刚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