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融城非机动车道“消失”为何成了停车位
2020-09-18 19:14

从9月初开始,南京市民王先生发现,自己每每骑行至嘉陵江东街西段的时候,经常会被车辆重重包围进退两难,原来该条路上原先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汽车泊位。他向本报“街区调查”栏目反映,现在人车混行状况十分危险,如此做法和城市鼓励绿色出行的倡议有所违背。

扬子晚报记者 徐媛园 视频剪辑 戴哲涵

市民疑惑:非机动车道怎么没了?

“我住在附近,之前因为需要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是开车上下班的。后来孩子上了家门口的小学,不需要我送了,再加上孩子要求我绿色出行,我每天就骑滴滴共享单车上班,正好也可以锻炼身体。”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金融城上班,每天都要骑车去单位。之前单位门前有自行车道,所以即便是时间快到了,她也不怕,猛踩几下脚踏,很快就顺利到达单位。

但就在上上周,单位门前的自行车道被撤了,全部划成了停车位,道路中间还立起了一排护栏。现在李女士上下班,都“提心吊胆”:“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怕被哪边来的车蹭到了。”尽管如此,李女士还是经常被路口等红灯的车夹在中间。

图片

该路段车流量大,人车混行危险 。

“其实河西不少路都没有自行车道,我们走在上面也是非常忐忑,但这条路因为车流量很大,所以给人造成的压迫感尤为强烈。”李女士说,不仅如此,因为道路中间竖起了一排护栏,她现在上班,需要先骑到马路对面,一直骑到道路尽头,调头过马路后,再往回骑到单位,不然就是逆行,会被罚款。

“河西几个片区的金融城里都各有商业体,很多工作人员中午吃饭、散步都喜欢到对面溜达溜达。但这样简单一隔,就给大家增加了不少麻烦。现在想要步行到对面,都要走到道路尽头,过马路,再走过去。我很想知道,交管、城管部门在增撤交通设施的时候,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开个协调会、征求下市民的意见呢?能不能在商业中心的入口处,增设个斑马线呢?”李女士说。

记者调查: 该路段车流量大,人车混行危险

在接到市民投诉后,记者连续两周多对这一路段进行了观察。如李女士所说,这一路段是金融城多家大型机构的停车库的集中出入口。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大约有三个较大的出入口。平时车流量就比较大,到了上下班高峰,更是十分拥堵。而撤销了自行车道后,不少骑车人就只能穿行在机动车中间,就像“玩杂技”,十分危险。

记者在上午11点多的时候从西向东骑行,就和几位骑车人一起,妥妥地被“夹”在了两辆机动车中间。当时的确是很怕后面的司机一不留神,一脚油门,我们几人会被夹成“肉饼”。而且记者发现,当行人被夹在中间的时候,车子不敢开,行人也不敢骑,通行效率反而比以前更慢。

图片

该路段车流量大,人车混行危险 。

那么骑车人多不多呢?记者看到,平时,这条街道上的共享单车,可以从街西一直停到街东,拐个弯,还能停满南侧的桥。不过最近南京在整治共享单车,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尽管如此,记者在非早高峰的时段做了统计,平均一分钟,就有二十多位骑自行车或助力车的人通过,高峰时期根本“数不过来”。记者也在现场看到,交管和城管部门还特地在人行道上划了几乎布满整条街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即便在目前车辆每天需要被收走调配的情况下,车子停得也比较满。

记者在本周体验的时候,一天恰逢早上下雨。路上积了不少水。由于人行道积水较多无法通行,记者便走到混行车道的旁边,就看到一辆汽车飞速驶过,溅了路边包括记者在内的几位步行人一身泥水。“早知道就不穿白衣服了,这下浑身都是泥点子。”记者上前询问了其中一位年轻姑娘,她告诉记者,她是不久前刚入职的,就租住在附近,“本来家里要给我买个车,我没同意,现在想想还是开车方便。”记者也询问了不少需要骑车或走路上班的市民。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应该设置自行车道,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越是拥堵的地方,越是应该设置慢行车道和人行道,只有大家觉得骑车比开车更方便,才会都来选择绿色出行”……

交管回应:主要缓解停车位紧张

记者拨打了12345市民投诉热线,就增撤非机动车道等问题期待有关部门回复。沙洲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停车位的划定,是城管会同交管部门、停车管理部门共同划定的。具体城管部门不清楚,需要记者询问交管部门和停车管理办。

图片

该路段车流量大,人车混行危险 。

南京交警四大队电话回复称,这条路之前确实有过自行车道,但是现在取消了。原因是在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后,很多电瓶车根本不从里面走,就从外面走,非机动车道形同虚设。而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大型企业,停车需求量很大,因此把部分非机动车道变成了停车位。此外他告诉记者,这是机非混行车道,非机动车也有路权。对于这样做是否需要征求市民意见,该人士表示据他了解,这个是交管部门管辖内容,应该不需要征求群众的意见。

专家意见:应严控机动车占道停放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禁止在慢车道上划停车位,但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应严控机动车占道停放,严管在人行道上施划机动车停车位,已经施划的机动车停车位要充分研究论证,确有必要的要加强规范管理,影响通行的要坚决取消。

此外,在2019年公安部、住房建设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规范施划路内停车泊位。要定期分析路内泊位的设置位置、数量等对交通的影响,一路一策、一位一研,逐年缩减、合理清退。泊位设置不得占用人行道,应保证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性、安全性,不影响步行和自行车的日常出行。“也就是说,总的原则是要保障慢行优先,如果慢车道和停车位法生了冲突,那么首先应该保障骑车和步行人的通行。”顾大松表示,住建部以及各地出台的“慢行优先”政策,与先行法律条款有所冲突,应予以修改。

记者手记:别伤了绿色出行者的心

“这是机非混行车道,混行的话,大家都有路权。”“既然交管部门觉得可以优化,是不是应该以交管部门的决策为主呢?如果交管部门觉得可以设,就可以设,不需要征求群众意见。”

是的。法律的确没有规定,职能部门在做道路优化前,一定要开协调会、去街头调研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可以“凭经验判断做事”。

其实在南京,受城市地形地貌等限制,老城内不少道路都经受着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重“折磨”。但在金融城,在双向六车道的道路上,交管、城管、街道、停车办……解决不了一个非机动车道的民生问题,让人费解。南京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希望,职能部门在涉及民生的事务上,能够切实地站在民生的角度,为弱势一方多考虑一些。希望交管部门对于“绿色出行”路权保障,不要仅停留“纸上”。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