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日讯(记者 季娜娜)秋高气爽,稻香肉肥,眼下,宜兴市杨巷镇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9月30日, 一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一米杨巷”丰收节暨杨巷第二届羊肉文化美食节在该镇隆重开幕,上万游客齐聚一堂、共度佳节。
文化搭台,积极展示杨巷羊肉的好品质,经济唱戏,同时带动羊肉、大米、葱油饼等特色农产品销售。这座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在被授予“味稻小镇”和“江苏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后,再次启动“一米杨巷”区域公共品牌,它将加速引领杨巷农业走上品牌化之路。
启动现场
直径七八米的巨型锅,每一格里都在水煮羊肉,有羊排、羊腿,旁边另外几个炉灶里红烧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远处几个碳烤炉里还有数只烤全羊在转动,除此之外还有烤羊肉串、馕包肉。如果这还不过瘾,还有露天下花园式的自助餐、桌餐……这是记者在羊肉节开幕式现场见到的场景,一圈逛下来,视觉已经填饱了肚子。活动现场分为三大功能区,分别为:美食盛宴、亲子娱乐、休闲购物。设置羊肉、特色小吃体验品鉴环节及杨巷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来自各地的企业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展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品鉴。
市民购买羊肉
自“懒婆娘羊肉”的历史传说起,地产山羊、不加佐料、原汤烧煮的杨巷羊肉便广为流传、极富盛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杨巷“冷斩羊肉”以浓厚的文化背景、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江浙美食中的地标菜品。现如今,全镇羊肉加工经营单位已超过50家,年加工销售羊只20万头,吸纳了500多名本地农民就业创业。以山羊为重点的生态养殖业,已成为全镇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发展道路。
市民品尝羊肉
以节为媒、以节兴农,该镇将传统文化与本地美食有机结合,融入现代旅游和特色民俗元素,2019年举办的首届羊肉美食文化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它既是该镇农业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今年,羊肉节的规模得以扩大,除了本地的冷切,还有红烧、碳烤……羊肉产业“百花齐放”。
巨型锅煮羊肉
杨巷镇地处宜兴西大门,从地理位置上看,远离市区,但也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造就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丰美的农副产品业态,素有“千年古镇、活水码头”的美誉。以“杨巷大米”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历史悠久,早在1882年出版的《宜兴县志》中就有“杨巷为米市”的记载。“夏氏葱油饼”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当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来宜兴,在杨巷葱油饼作坊品尝后,赞不绝口。以葱油饼、羊肉、大米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品牌在全省享有盛誉,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该镇成为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所在地。
烤全羊出炉
随着以“杨巷大米”为代表的杨巷稻米产业、葱油饼产业、羊屠宰加工产业和“七彩稻田”等农旅产业的快速崛起,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类产业的品牌资源,进一步提升杨巷镇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等问题,亟需解决。
“三羊开泰”
开幕式上,“一米杨巷”区域公共品牌正式亮相。 “一米杨巷”区域公共品牌即:以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杨巷大米”品牌为代表,整合杨巷葱油饼、杨巷羊肉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旅产品品牌,并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融为一体,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据了解,镇里还聘用了专业的品牌运营管理团队进行运营管理,制定了产品质量管控、包装、价格等品牌运营管理制度,解决原有品牌小而散、产业整体融合度低等问题。
杨巷镇启动“一米杨巷”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其知名度、美誉度将得以全方位提升,向外界传递出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