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10天时间,“张家港移车”手机程序从设想变成了现实,日均1800个移车热线从人工转接变成了“一键自助移车”……城市“堵路移车”难题化解的背后,就源于张家港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的一场“实战”。
“让年轻干部从‘案头’走到‘街头’,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出点子,疏堵点,切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造一批能为善为的港城干将。”张家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成家武介绍。在今年张家港市开展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问题导向、实战实训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实践锻炼”的模式开展,分为理论提升、市情研究、实践历练、综合展示四大模块。其中,实践历练模块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量身定做”设置了“一线攻坚调研”环节,35位年轻中层正职学员分成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安全生产三个攻坚小组,从“课堂”走到基层第一线,进行“实战”。“堵路移车”难题的化解就是此次“实战”成果的最好缩影。
“从2017年开始,便民服务热线就开通了专门移车业务,但是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每天呼入的移车电话达到1800个,29名话务员几乎时刻都在接电话。由于需要人工核对移车信息,每个移车需求2分钟左右才能受理。”张家港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移车业务组组长刘烨秋介绍。学员们在前期街头调研走访中发现,城市移车难题不仅堵路,更是堵心。能否实现“一键移车”,打通堵点?文明创建攻坚小组说干就干。有负责调查问卷的,有负责软件开发的,还有负责摸清哪里最堵、为什么堵的,入家门、进社区、访商户,每天平均3个小时的视频会议,每2天一次的碰头会,“堵路移车”的难题逐渐被“解剖”,“病症”逐步被化解。10月20日,短短10天,“张家港移车”手机程序就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关注‘张家港移车’,在申请移车界面输入被移车辆车牌、自动定位、选择移车原因后,只需要7秒钟,被移车主就能接到移车电话。”刘烨秋介绍。
“一线攻坚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智慧碰撞的过程。攻坚内容‘接地气’,形式‘贴实战’,所学内容‘拿来即用’,真正提高了我们调查研究和攻坚克难的能力。”一位学员在攻坚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集贸市场内成立“蔬”心党员行动支部,探索“党建+创建+治理”模式,推进菜场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打造示范楼道、选树先进典型,带动垃圾分类“由点到面”,习惯深植于心;利用大数据手段,严格落实委外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惩戒合力,降低企业安全事故概率……短短三周的一线攻坚调研,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年轻干部们在“实战”中找出了100多个解难题的“金点子”,学到了化矛盾的“真功夫”。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破解难题,学会向问题要成长,在实践中强本领,是每一位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张家港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通讯员 张组轩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