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当《歌唱祖国》这熟悉的旋律响起,相信大家都会自觉吟唱,不过,你知道吗?它的词曲作者是无锡籍音乐家王莘!无锡歌舞剧院今年新创排的舞剧《歌唱祖国》正是以这首名曲的诞生为主题,今晚将登陆江苏大剧院。
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等收获票房与口碑齐飞的当下,也给主旋律舞剧带去了思考。舞剧《歌唱祖国》开票秒光,或许说明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又一部讲述人物的舞剧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王舸、主演刘迦。
一首家喻户晓的歌
任何时候听《歌唱祖国》都会热泪盈眶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些年,我们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主旋律电影中都能听到这些熟悉的歌曲。
令无数网友心潮澎湃的是:为什么这些歌曲,年代再久远,只要听到仍会热泪盈眶?为什么这些歌曲,即便很久没听,但旋律一响,歌词立刻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网友说得好,“因为这歌声中有家国,有她的筚路蓝缕,有她的艰辛曲折,有她的拼搏奋斗,有她的欣欣向荣;因为这歌声中有风云,有一代代人的血和泪,有无数人的悲与欢,有一个民族的屈辱与自信,有一个国家的光荣和梦想。”
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报》向全国读者推荐了《歌唱祖国》。1951年国庆期间,《歌唱祖国》唱响全国,此后,在海内外迅速传播,成为几代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歌曲。
《歌唱祖国》被十几亿人传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与激昂的歌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国务活动、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曲;它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被永久载入史册。
(王莘旧照,资料图)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无锡籍音乐家王莘32岁时创作出这首不朽的颂歌
《歌唱祖国》是音乐家王莘于1950年作词、作曲的歌曲。王莘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只写了两首歌,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
1918年,王莘出生在无锡荡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镇子上的人们经常凑到一起,演奏江南丝竹,那悠扬的笛声,柔美的二胡声,常常把王莘吸引过去,久久不肯离去。
1938年,王莘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考取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在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专业、系统的学习。延安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参与《黄河大合唱》筹备与首演的经历,为王莘日后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情感储备。
毕业前,冼星海赠给王莘一支颇有纪念意义的法国自动铅笔,他说:“我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你拿着它,希望你也能用这支笔写出些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来。”在收到铅笔的第11个年头,1950年9月,《歌唱祖国》诞生。32岁的王莘终于创作出这首不朽的颂歌。
不过,一开始这首歌并没能顺利地刊登到《人民日报》上,但是王莘没有放弃,他一边反复打磨歌曲,一边到大学,天津纺织厂、炼钢厂和铁路机务段等地,边教唱,边征求意见,群众反响十分强烈,渐渐就传唱开了……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用近半个版推荐了《歌唱祖国》,并附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全文,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学唱《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并由各地文教机关负责组织、推广和传授,以求“全国人民普遍学会这两首歌曲,在国庆节整齐地热烈地唱出来”。
导演王舸:
意不意外?舞剧《歌唱祖国》是轻喜剧哦
看到上面这样的介绍和叙述后,年轻观众是不是会有些紧张:这样的内容素材,这样的主旋律,会不会说教?会不会空洞?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记者采访了舞剧《歌唱祖国》的导演王舸和饰演王莘的刘迦,结合此前刘迦在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小露的20分钟片段,记者采访后的感受就是,“真香!”
王舸告诉记者,因为大家都会唱《歌唱祖国》,都知道它的内容很宏伟,所以他最要考虑的就是,“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摆脱说教的刻板印象,才能老少咸宜”。在找资料以及跟王莘的儿子聊天中,王舸发现王莘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当时就确定了轻喜剧的基调,如舞剧中的结婚、生产片段,都采用轻松愉快的表现形式,既契合了剧中人物的情绪,又促进了剧情的发展,目的是让观众接受这样一个宏大的主旋律题材,融入剧情,入戏共情。”因此舞剧《歌唱祖国》不光歌颂祖国,也回归到小人物,从王莘的生活小事切入,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反射当时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对新中国的热爱、感激和期盼。
看过舞剧《歌唱祖国》试演的观众有一个深深的感受就是“非常电影感”。导演王舸表示,主创团队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房屋、路灯、马路、钢琴、火车,甚至是床单、衣裤、黑白照片,都复原到舞台上,无论是“苏联抒情”音乐歌曲,还是王莘生活的院子,甚至小时候玩的陀螺、溜溜球,演员们的发型、服装,种种细节塑造出了真实的年代感,并用干净利落、极简主义的光影舞美,呈现出了电影一般的细腻质感,“舞台剧和电影都是画面艺术,电影有近景、远景、特写,而舞台剧带给观众的就只有一个取景框而已。”
另外,舞剧《歌唱祖国》虽然是人物传记主题,但它不是常见的从小讲到老的那种线性叙事,有时空、心理叙事的交融,还增加了不少闪回的处理,“因为他是音乐家嘛,脑子里经常有天马行空的东西,思维里随时有音符的出现。”
舞者刘迦:
让观众相信“台上这个人就是王莘”
因综艺节目《舞蹈风暴》而被很多人喜爱的舞蹈家刘迦,此次在《歌唱祖国》中演绎男主角王莘。刘迦告诉记者,他跟随团队到王莘故居参观、与王莘后人畅谈,深入地了解他的性格为人、生活习惯和过往故事,发现他与王莘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比如剧中,王莘为艺术痴狂,被退稿后迎难而上,亲自印刷那么多篇稿子,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传唱。刘迦告诉记者,王莘的理想就是创作一首歌,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要让所有百姓大声嘹亮唱出来。这些经历使他想起自己参与《舞蹈风暴》时为了让一个节目尽善尽美,自己曾三天三夜几乎不合眼的时光。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创作都有共通的特质,他很能体会这位艺术前辈对艺术的追求,以及这个过程中对命运的抗争。
同时,舞剧《歌唱祖国》也给刘迦带来很多挑战,也就是,如何让观众相信“台上这个人就是王莘”。
刘迦其实平时性格偏内向,而王莘很幽默开朗,舞剧不光要舞蹈技能,更要塑造人物,要通过肢体表演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心态和体态。与刘迦两度合作的导演王舸感慨道,这次刘迦“放下了”,完成了表演中的“解放天性”,能做到不拘着,快速融入到人物中,“有时候即使站在那里,没有动作,刘迦也是入戏的。”
“大家都知道,影视演员在诠释影视作品前需要去体验生活,其实我们舞剧演员也需要。”王莘老师是音乐家,而刘迦是舞蹈艺术工作者,为让观众信服,根本不会弹奏乐器的他花了很多时间跟钢琴老师学习,从不会弹到弹下整首《歌唱祖国》,“我得让自己相信我会弹钢琴,不然我没有底气演音乐家。我不能只模仿他的外表,我要用真心去代入到他当年弹钢琴的状况和心理。”
这次舞剧《歌唱祖国》开票就售罄,令人惊讶。记者从网友评论里看到,不少人是冲着刘迦去的,他们从《舞蹈风暴》这个节目时就喜欢上了刘迦的舞蹈。对此,刘迦告诉记者,优秀舞蹈演员借助综艺节目”出圈”,将电视荧屏前的观众吸引到剧场看剧,是一个很良性的互动。同时舞剧的票好卖,也说明观众的整体审美水平在不断升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