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上江考棚”是什么意思?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09 18:48

在南京秦淮区老门东,有一座精美的石楼,上面刻着四个字“上江考棚”。

在明清时,每过三年都会举行一次“乡试”,老百姓称为“大比”之年。地点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来参加考试的为秀才、廪 (lǐn)生等符合条件的考生,考中的即为举人,但并不是每一个秀才都有考试的资格,他们必须要先通过预考,合格的人才能参加乡试。

安徽,当时称为上江,因为相对江苏来说,处于长江的上游;江苏,当时称为下江。上江和下江的考生都来到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但是他们参加预考的地点并不一样,这两处考场分别称为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同时也是考生的宿舍。

下江考棚在今天的南京市第一医院附近。上江考棚曾经换了几个地方,清同治四年以后,正式搬到了老门东。2009年5月份,有人在即将拆迁的门东发现了上江考棚界石,界石就是标志地界的石块或石碑,由此这里定为上江考棚遗址。

最后以一首打油诗结束:

上江考棚老门东,白首穷经且随风。

功名利禄总难忘,一生奔波太匆匆。

撰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民仆

拍摄 陈金刚

剪辑 唐嘉钰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