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大美运河|第十讲:从文化景观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14 17:06

“在推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护好大运河的文化景观遗产,在此基础上再去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追溯大美运河系列课第十讲中,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提到了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化景观遗产?龚院长介绍,文化景观遗产即自然遗产上产生的文化景观要素远远大于原来的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景观要素之和。“杭州的西湖就是典型的文化景观遗产。”龚院长介绍,杭州西湖之所以闻名世界,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西湖十景”的人文之美,正是有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人文景观,才使得西湖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目前,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各地都在积极保护与恢复大运河的文化景观。“比如常州打造了环城的运河步道,被称为‘常州人民走大运’,这都将成为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要素。”龚院长表示,他将在本节课中详细介绍各地在保护与恢复大运河文化景观过程中做出的改造,同时向同学们讲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组课程,真正了解中国大运河,热爱大运河,同时加入到保护大运河及周边环境的行列中。”

据悉,“追溯大美运河”是《爱上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名师微课堂》系列融媒项目推出了第四组系列课程,该项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旨在面向青少年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