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光荣传统 网络大V走进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0-11-20 10:51

11月19日,“i江苏e同行”网络人士红色基地行活动走进最后一站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网络大V们在这里瞻仰淮海战役烈士名录,向纪念塔敬献花圈,为四天的红色初心之旅划上圆满的句号。

图片

网络人士瞻仰淮海战役纪念塔(赵雨晨 摄)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60万人民解放军在面对80万敌军的不利条件下,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歼敌55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光辉战绩。淮海战役的辉煌历史让网络大V们深受激励,军事博主李小健在微博“科普”道:“它的胜利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辉煌战绩的背后原因也引发了网络大V们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刻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图片

网络人士向淮海战役纪念塔鞠躬致敬(赵雨晨 摄)

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大报告中曾提到,在这场伟大的决战中,“支前民工达500多万人,遍地是运粮、运弹、抬伤员的群众。”淮海战役中,狗皮、蓑衣、葫芦瓢被称为支前民工的“三件宝”。狗皮用来为伤员御寒,蓑衣拿来替伤员挡雨,而据不完全统计,更有九成以上的民工曾用葫芦瓢为伤员解决过生理难题。“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军民间的鱼水深情形象地诠释了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班班长谷青珊,曾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海战役纪念塔时担任解说员,这次负责为网络大V做《淮海战役 精神永存》专题讲座。她在讲座中特别提到:“淮海战役精神既代表着党政军民的优良作风,又蕴含着顽强不息、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2018年,徐州市举办“淮海战役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全国研讨会,将淮海战役精神精准概括为“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16字精神。

图片

谷青珊讲解淮海战役精神(赵雨晨 摄)

淮海战役是人民的战争,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何春银微想感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是伟大的,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去践行。”@镇江美人鱼则说:“人民二字重千钧,希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更多,更多。”@方益松感言:“红色是一种信仰与选择,更是一种坚守与传承。”

在追寻和探索淮海战役胜利深层次原因的过程中,网络大V们深刻感受到“淮海战役精神”对心灵的触动,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网络大V们一致表示,传承和弘扬“淮海战役精神”,要求我们积极发扬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的光荣传统,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熊越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