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怎能不去夫子庙?从“乌衣巷口夕阳斜”到“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老南京的韵味在这里沉淀千年。11月23日,一部重新修订的关于夫子庙的地方性立法——《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条例》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涉及到以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的大片历史街区,以及朝天宫、熙南里等“最南京”的区域。
传承保护好:从非遗特色到老字号都有政府保护
《条例》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加大保护力度,被列入保护对象的不仅包括街区内的名胜资源、古树名木,也包括中国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南京剪纸、秦淮灯会、南京白局、夫子庙小吃制作技艺、烙画、绳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历史地名、历史掌故等等。
设立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将用于对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比如开办展示场所、传习所、工作坊、大师 工作室等;开展传统曲艺、民间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研究、表演和展示活动;还包括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开办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纪念馆、国学馆、科普馆等文化展馆等等。
文旅深度融合:开发“秦淮小吃”,鼓励发展体验式民宿
保护性利用也是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条例》注重促进老街区的改造升级和消费创新,明确重点发展博物馆展览、观光旅游、娱乐 休闲、民宿民居、餐饮购物等文化产业和旅游配套服务,鼓励在保持建筑原有格局和风貌基础上,提供体验式居住、特色手工、展示陈列、旅游体验等服务。立法还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发展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创意产业;统筹规划、建设、改造小餐饮集中场所和街区,保护注册“秦淮小吃”集体商标和规范小吃产业,挖掘小吃文化内涵、发展夜间经济等。
提升旅游品质:划出禁烟、禁钓区,停车、游览更智能
舒适的游玩体验,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和科技化的手段。如何打造具有鲜明“美丽古都”特征的城市名片?南京以立法为手段,推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建设集旅游观光、美食购物、休闲体验、科普教育、节庆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在提升景区品质方面,规定了划定禁烟、禁钓区域等措施,强调风景区禁止高亮度照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游览环境;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不仅规定市区两级政府应当完善通达风景名胜区的路标路牌、交通标识和指示系统,保障交通枢纽、地标性商业、文体旅游设施之间交通指示清晰明确,还要求通过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智慧停车等景区管理工作,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此外,风景名胜区内的新建管线还应当采用隐蔽方式敷设,既有公用设施架空线应当逐步转入地下。商业方面,鼓励设立退税免税商店,让游客享受到更加完善、国际化的旅游服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图片摄影:宋峤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