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五桥开通头4个小时,1万多辆车由此过江!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0-12-24 19:51

 2020年12月24日,南京城市交通迎来历史性的高光时刻。随着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和浦仪公路上坝夹江大桥的正式通车,南京绕城公路快速环线闭环!公路过江通道增加至7条!下午2点不到,等候在不同入口的车主们鱼贯而入,抢鲜体验600秒疾速过江的加速度。

图片

通车!河西到江北只需不到10分钟

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为“桥+隧”模式,东经江山大街隧道进入江心洲夹江隧道,从江心洲上桥,过江后西接宁合高速五里桥互通,双向六车道,时速100公里/时,全长10.3公里,是南京的第7条公路过江通道,也是第4条免费过江通道。

3年多的攻坚克难,建设者们在这一刻最为振奋。在通车现场,南京市公建中心桥隧一处处长沈斌说:“最让我们骄傲的是,从设计、工艺到材料,五桥全部实现了国产!”除了材料使用上“独树一帜”,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还采用了预制拼装的方法,像拼积木一样“拼”起了大桥,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种爱秀介绍,主塔、桥面的工厂化、装配化施工比例高达80%。中交二公局 A2标项目经理杜洪池还告诉记者,五桥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在长江上的施工水域安放驱豚仪等设备,避免江豚误撞,起到很好的效果。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夹江隧道还是目前建成的国内最大直径水下盾构公路隧道,中铁十四局项目总工程师武文清介绍,一台盾构机掘通两条隧道,庞大的盾构机多次“变身”,这在国内隧道施工中罕见。

如今,一桥飞架东西,一隧穿越江底,空中与地下完美对接,一个融建筑美学、品质、创新于一体的新跨江通道展现在市民面前。它将南京青奥、江心洲及江北新区三大板块拉近到了“串个门”的距离,成为连接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纽带,是南京拥江发展的新地标。当天下午,记者开车跟随第一批上桥的大部队,从河西的江山大街隧道到江北浦滨路,一共只花了不到10分钟。

4个小时,1万多辆车跨越江心洲长江大桥

为了一睹高颜值的新跨江通道,当天中午,不少热心市民1点多钟就赶到现场排队了。在江南的江山大街隧道通往江心洲夹江隧道的入口,江心洲上的夹江隧道上桥口匝道,以及江北新区的五桥连接线上,等候“尝鲜”过江的车辆像赶集一样热闹。江心洲居民曾灵燕与她的4个姐妹从江心洲上桥,她说现在江心洲长江大桥通了,大家出岛更方便了,不管是去南京南站还是往江北都快多了。在江北的上桥口,记者还遇到停下来问路的车主,“听说今天五桥通了?现在可以走了吗?”开车的女司机听记者指路后十分兴奋:“太好了!我开上桥去看一看。”

图片

记者从南京长江隧道公司获悉,截至18时,开通头4个小时中,江心洲大桥总流量10956辆(进城5485辆,出城5471辆),青奥隧道总流量16788辆(北往南8696辆,南往北8092辆),目前双向通行顺畅,运营一切正常。

上坝夹江大桥同步通车,绕城公路闭环

当天,位于浦仪公路(西段)的上坝夹江大桥也同步通车。浦仪公路(西段)起自 104 国道与 205 国道交叉的浦泗立交,向东跨上坝夹江,与正在建设的和燕路过江通道交叉,止于八卦洲二桥高速枢纽,全长 11.5 公里。其中跨越夹江的上坝夹江大桥长 2.9 公里,主桥为主跨径 500 米的双塔独柱斜拉桥,是国内首座采用 BIM 正向设计的全钢结构特大跨径桥梁。大桥两侧还设置了 4 米宽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未来行人可步行或骑车上桥,并配有上桥电梯。不过,目前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因为桥下接线还未完全畅通,暂时未投用,预计将在 2021 年春节前后贯通。

随着江心洲长江大桥和浦仪公路西段的通车," 南京绕城公路环线 " 实现闭合。市民只要进入城市快速路,绕城公路上的任意两点开车1 小时内就可抵达。

一批重大工程集中“交作业”,南京城市空间迎新格局

记者还从当天举行的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开通暨重点城建项目集中竣工仪式上获悉,2020年南京投资了 128 个重点城建项目,一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用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同时竣工。

过江通道建设方面,当前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 6 个过江通道项目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在建宁合、宁马、宁宣等 5 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总长 89.7 公里。 其中,溧高高速南京段 17.3 公里建成通车。轨道交通方面,宁句城际、6 号线、7 号线等 9 线并进,总长 191.8 公里,车站 125 座。今年完成区间施工 60 公里,建成车站 31 座。

城市快速路建设方面,机场二通道等 5 条快速路加快建设,总长 21.5 公里。其中,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南段、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红山路段共计 7 公里已建成。此外, 2020 年全面推进 39 个断头路建设工程,其中灵山北路东延等 15 个已完工;完成 456 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9 座农村桥梁改造工程。

这批项目的竣工,是南京今年乃至“十三五”城市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将有力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功能品质的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能级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