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扬子晚报网12月26日讯(通讯员 杨坤婕 记者 董婉愉)今天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记录的“婴儿传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举办研讨会。
精密观察,发现童心,成就童年,是陈鹤琴先生用808天观察记录“婴儿传记”的核心。南京头条巷25号,是陈鹤琴的家。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陈鹤琴初为人父,他为儿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鸣,出生后2秒小一鸣就开始大哭,前后不间断地持续了10分钟,随后间接地哭,直到45分钟后哭声才停止,可能是哭累了,在连续打了6次呵欠后小一鸣渐渐睡着了。10个小时后,这个新生的男孩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泡尿……望着襁褓中的婴孩,初为人父的陈鹤琴来不及兴奋,他拿着照相机,镜头对着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
这一记录就是808天。在这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中,儿子一鸣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再到踢天弄井,他天天亲自给儿子洗澡,他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是他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他将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
1925年,他将资料整理并据此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系统观察、实验研究的典范,也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历程的科学专著,开启了中国学者以中国儿童为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门。同年,陈鹤琴撰写了另一本巨著《家庭教育》,书中既简述了儿童心理和普通教学法,还以一鸣为中心人物,归纳出家庭教育的101条教学原则。
坐落在扬子江畔的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大咖云集,欢声笑语中,专家们和来自“大麦田”麦穗行动项目组、鼓楼区第二幼教发展共同体、市课程第三共同体、江北新区教办园等近百位幼教同行走进幼儿园,漫步在充满童趣的“老山森林”、“小小健康城”、“扬子江畔”、“鼓楼街”里,大家被游戏场里孩子们的创作吸引。三场一馆不仅表达着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物的样态,也串起了鼓幼从鼓楼出发、跨江发展到江北的办学脉络。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