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还能拿什么爱你,我的孩子
2020-12-31 12:23

学习、饮食、穿衣、交友……母亲对孩子照拂得无微不至,孩子小学时成绩稳居年级第一,但在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一路下滑不说,跟母亲的关系也势同水火了。心力交瘁的结果是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图 | 视觉中国

讲述:我的朋友琳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买了大量的双语卡片,每天带孩子时就教孩子学习认字发音。我笑话过她拔苗助长,她一脸正色地教育我说:“我就是给他一种学习的氛围,让他以后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就好了。”

对于琳的育儿理念,我自然无可置喙,旁观她这么多年的育儿路,还是颇为辛苦的。她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车里放的都是古诗文赏析;晚上孩子到家吃过饭,她就陪孩子写作业,看得特别细致,要求每道题都要写得正确工整,但凡有错题和倒下笔的字就要罚写。等到孩子写完作业,还要写额外的拔高题。等孩子学习完,还要亲子诵读一小时,孩子也要听着英文故事的音频睡觉。偶尔孩子说想听点别的,搞笑的,游戏的,琳坚决制止,说那些都是毁灭人的坏东西。

到周末,琳也不得消停,她给孩子报了书法班、英语班、心算班、尤克里里班、街舞班。孩子一个班接一个班走,琳就一个接一个地陪着。

除了学习的事,琳对孩子的饮食、穿衣、交友都要求得很严格,但凡对身体不好的垃圾食品,是一口也不允许孩子吃的。有一次听琳说她家孩子没喝过可乐,我们都震惊了。

还有一次,琳的孩子回家念叨了一段顺口溜,意义有些负面,里面还有些字眼不雅。琳就问他跟谁学的,孩子说跟同桌。琳就跟那个同桌的家长婉转沟通,让对方多注意孩子的品质教育。心里还一直惦记,怕自家孩子被带坏,后来终于找个机会给孩子调了座位。

在琳的全心看护下,孩子的成绩在小学一直稳居年级第一。谁知在孩子上初中之后,成绩却一路下滑,跟琳的关系也势同水火了。每当琳想进孩子房间,陪他一起学习,孩子就喊她出去,琳不听,孩子就索性把笔一扔,往床上一躺,不学了。每次月考成绩一出来,琳心急如焚,想跟孩子一起分析失分原因,寻找正确解题方法时,孩子都一脸不配合,看琳主动翻出卷子,就一把抢过团成团,也不让琳看,琳再抢,孩子宁可撕个粉碎。

如今感觉琳的状态很不好,琳的问题是她过分焦虑引发的吗?我朋友评价琳是:“看孩子看得太紧了,眼睛跟二尺钩似的,恨不得捯进孩子的血肉里,让孩子毫无喘息之机。”该怎么解决这矛盾呢?

杨静(金陵中学岱山教育集团心育中心主任):第一问:琳的问题是她过分焦虑引发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琳渴望优秀,成为优秀的母亲。“陪伴”孩子长大的历程中,琳有着自己“任性”的观点,对孩子有高期待和高掌控,用力过猛,那样努力、辛苦、忙碌、压力山大甚至有些焦躁和草木皆兵。

事实上,每个人当然包含孩子最基本、最强烈的渴望是爱和自由。然而,琳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了太多自由,失去了人性中自由探索的权利和珍贵机会。孩子好像只是活在汲取知识的真空世界里。自由成为了奢侈。

另一方面,关于琳对孩子的爱,不禁让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引领和影响着孩子,让他(她)更好地成长为自己。琳对孩子的爱是窒息的。像极了那位朋友的评价:看孩子看得太紧了,眼睛跟二尺钩似的,恨不得捯进孩子的血肉里,让孩子毫无喘息之机。

孩子在小学时仍能在琳的掌控下学习名列前茅。升入初中后,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发展,孩子在追寻“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子?”中寻求着自己的真我和理想。这时,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在试错中探索和发展自我。琳依然用小学时的教养方式,掌控、剥夺了孩子的自我空间,势必让孩子愤怒,母子关系陷入冲突。

当下琳和孩子的母子关系仿佛这样一幅画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天线没有对准,因此电视机画面全是雪花,无论如何疯狂躁动都无济于事。

第二问:事到如今该怎么解决矛盾呢?

首先,要为琳的孩子点赞。这个孩子拥有自己成长的强烈渴望和生命力,他(她)在争取成长的自主权。如果一个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成长的权利,拱手相让或被完全剥夺,孩子要么陷入极度愤怒,伤人甚至自伤;要么成为空心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干什么。因此,琳要为拥有这样的孩子骄傲。孩子正在努力生长。

其次,特别欣赏李玫瑾教授养育青春期孩子的观点:像对待同事一样养育孩子,给他(她)尊重和自我空间。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从儿童过渡为成人,他们需要很多机会不断试炼自己,然后成长为为自己负责的人。

最后,建议琳女士读一读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请琳女士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大家会绽放自己的生命,如你如我。最重要的是,父母作为人的样子最重要,最有影响力。

心理聊吧参与方式——

心理聊吧·亲子参与方式——

栏目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