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大雪纷飞的北方嘚瑟,我在艳阳高照的南方哆嗦。而决定嘚瑟还是哆嗦的是一条60多年前的划定的无形的线:南北供暖线。打开地图,找到秦岭淮河,连成一条线,线北供暖,线南不供暖。但这条线形成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现在国力强盛,这条线有没有被扯断?扬子晚报/紫牛记者为您盘点一下。
南北供暖线
徐州:唯一“供暖”城市
作为省内唯一有“暖气福利“的城市,徐州每年的供暖周期都在100天以上。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徐州云龙区的养育小区,体验了一下让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羡慕的”有暖气的冬日“。
李先生购买的是养育小区的二手房,他是2017年搬到该小区居住的。由于是老小区,购房之前,李先生特意询问每年暖气使用情况是否正常。让他高兴的是,很多居民都回复,该小区十多年来供暖情况一直都不错。
李先生的住房是三室两厅,建筑面积有120多平方米,家中共装了6组暖气片。12日上午,徐州气温有所回升,户外温度在5℃左右,可是,当李先生打开家门时,记者仍然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室内涌出。李先生穿得是一套衬衣裤,外面只加了一套薄睡衣,他告诉记者只要在家里,他每个冬天都是这样的穿着。李先生使用的壁挂式直供暖,记者测试了一下,室内温度在20℃以上,靠近暖气片组的地方温度更高。记者用手摸了一下暖气片,其中暖气片组上方的有些烫手。
李先生表示,徐州地区每年的冬天冷的时间较长,使用直供暖让家人觉得冬天不再寒冷。相比于空调等取暖方式,李先生觉得还是暖气最舒适,“直供暖的好处太多了,温度高且恒定,工作时几乎没有任何声音,而且还不会影响室内的湿度“,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徐州地区的供暖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直供暖几乎成了所有新小区的标配,作为一名徐州人,他为家乡能有这样的”福利“感到很自豪。
徐州一直因同时享受“供暖“和”包邮“,被省内兄弟城市羡慕,其实,徐州并不属于国家强制供暖地区,但因为自然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强制供暖地区相仿,冬季温度低、冰冻时间长。近年来,随着新建居民小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采暖比例逐年提高,冬季采暖已成为徐州居民的生活必需。2020—2021年采暖季里,徐州市区已开通供暖的小区在340个左右,城市集中供暖面积超过了3500万平方米,覆盖人群超过了60万人。作为已经集中供热多年的城市,徐州在2015年专门出台了《徐州市集中供热条例》,这也是江苏省首个集中供热条例。
徐州市住建局热力监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徐州的供暖收费标准为25元/平方米,按照建筑面积进行收取。对于用热率不足60%的小区,可以有上调的幅度,最高不超过10%,也就是说最高不超过27.5元/平方米,今年供热的天数为110天。据此测算,一户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的住房,整个采暖季支付的费用在2600元左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徐州
连云港:集中供暖小区有增无减
连云港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暂未划入全国强制集中供暖地区。尽管如此,连云港市住建部门一直都重视冬春采暖问题。并就此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落实集中供暖热源及其他相关问题。相关责任单位也积极应对,并根据市民供暖呼声调整供暖措施。
据连云港市市政公用公司供暖负责人金立洲介绍,今年天冷的早,集中供暖从去年11月25日就开始了,民用集中供暖预计到今年2月底结束,商用集中供暖大约到3月中旬。连云港主城区今年集中供暖总面积约124万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商用与民用供暖比例为2:1。今年集中供暖单位价格与去年持平,为174.2元每蒸吨,不同的居民小区单位面积供暖价格略有差别。由于今年较冷,供暖用量比去年增加15%。“如果年后仍出现极寒天气,我们公司将根据小区需要,很有可能会延长集中供暖时间。”
家住连云港四季金辉小区的仲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用的是新城热电公司的集中供暖,去年11月25日开始供暖收费时,考虑今年这个冬天特别冷,大部分居民要求延长供暖,他一次性交了2600元,估计能用到3月中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连云港
常州:已有3个小区集中“智慧供暖”
今冬,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开始正式供暖,常州高铁新城重点区域内新北区政府、湖滨壹号酒店和壹号天禧花园、北郡花园、光明府花园3个住宅小区第一批用户已经开始享受区域集中“智慧供暖”。
屋外寒风凌冽屋内春意盎然!扬子晚报紫牛记者来到壹号天禧花园的唐先生家。“我们家12月19号搬进了新房,这些天使用智慧供暖系统下来,发现这个冬天很宜居!首先智慧供暖的温度控制比较均匀,能够很好保持在二十六七度样子。再来就是使用起来很方便。”唐先生说,他现在在手机APP上就可以设置开机和关机,每天下班回家前半小时,在手机上提前打开出风系统,等到家后,家里就非常暖和了。他用测温仪测过出风口,温度设置最高时候,能达到34℃还要高。
和唐先生一样,金科北郡花园的周女士也对这套智慧供暖系统赞不绝口。据居民们反馈,全年使用费用48元/平方米。以103平方米户型为例计算,全年使用费用约5000元,远比使用冬天用天然气地暖和夏天用空调省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常州
南京:江北新区迎江雅居是第一个集中供暖试点小区
“我是北方人,但是到南方定居后,感觉比北方还冷。现在通上暖气了,感觉回到北方了,很暖和,很高兴。”2020年12月17日,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迎江雅居开通供暖,小区居民张阿姨脸上满是笑意。
装上让南方人无比羡慕的暖气,采暖费用是不是很高?泰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迎江雅居暖居项目是江北新区第一个暖居试点工程,采用分布式集中供暖方式,由小区四个地面车位高架钢结构热源站提供热源,供暖末端为散热器。所有设备和管网由南京中燃热力公司维护,后期居民除了需要支付暖气费用外,其他费用无需支付。每个供暖季,以每户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为例,分布式集中供暖只需要3000元左右就可以享受到24小时的恒温供暖服务。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集中热源”供暖相比,这种供暖方式不需要建设大型集中热源站和市政管网,不影响城市规划和现有秩序、不受市政管网运行影响,可以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与居民自装的采暖设备相比,这种供暖方式安装和后期采暖成本都比较低。
除了便捷、实惠,分布式集中供暖背后还有高科技加持,让居民无形中享受更好的服务。该系统利用物联网云平台控制技术,通过自动水力平衡调节、分时分区、5G通信等技术手段保证冬季供暖正常稳定运行,并通过对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对安全报警设备的接入、设备故障的智能场景分析,可实现对设备重大安全隐患的预排查、直线报警、事故及时处理。它利用恒温水提供热源,消除了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和噪音,屋内供暖无死角,360℃全方位立体温暖包围。而且热源站建设在室外,避免的室内采暖设施的安全隐患,有效地保障了用户财产安全。
南京
扬州:年底,部分市民将享受集中供暖
天气寒冷,市民群众盼望家中能用上经济实惠的暖气。记者12日从扬州中燃公司获悉,根据扬州集中供暖规划,该公司首批天然气分布式集中供暖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继2020年底在政府办公楼进行试点获得成功后,2021年春节后,这一省钱的供暖模式在部分住宅小区推广建设。今年底起,市民可望陆续享受“暖冬”。
扬州的冬季时间较长,气温较低,家里通上既装得起又用得起的暖气,是市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的愿望。每年该市两会上,代表委员提案议案都有这方面内容。扬州中燃公司暖居事业部负责人王萍告诉记者,以天然气为驱动能源的热泵技术,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排放低的“三低”优势。据初步测算,燃气热泵的燃气消耗量仅为燃气锅炉的50%左右,具有安装费用低、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以100平方的房屋计算,一家一户的燃气壁挂炉,一个冬季若以使用3个月计算,费用要四五千元,而分布式集中供暖只要两三千元。
据介绍,目前,扬州市区用气执行的是阶梯气价,家庭用气超出基础气价“定额”,就要按照阶梯气价来缴费,超出定额部分的气费标准比基础气价高出不少。而分布式集中供热是在户外集中设置燃气锅炉,向居民家中供应热水加热,不向居民收取气费,也就不存在阶梯气价问题。一栋单元楼也可以设置一部锅炉,向居民家中供热。据悉,分布式集中供热要向居民收取“初装费”,标准暂定每平方米200多元,费用一般不超出居民自己购买安装燃气壁挂炉。
分布式集中供暖何时走进百姓家?王萍介绍,集中供暖是民生工程,目前集中供暖管网正在铺设,中燃公司充分利用天然气管网全覆盖的优势进行铺设。考虑到初期建设成本,他们打算在居民3成以上有安装意愿的居民区安装。目前,已和宝龙、恒通、华建等房产公司建设的多个新老小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对于建成时间较长的老小区,因为改造和运营费用较高,公司会积极争取政府补贴,加快推进建设速度。
扬州中燃公司透露,根据施工进度,春节后,在市区部分住宅小区推广建设,年底可以使用。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寒冬用上经济实惠的暖气。
扬州
苏州:首座能源站投入使用,但暂未对居民供暖
近日,随着苏州市相城区首座能源站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行,苏州高铁新城实现了“穿着短袖看雪”的愿望。1月12日下午3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苏州市相城区,探访了首座能源站的具体使用情况。
记者了解到,这座能源站建设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内,于2020年初计划建设,11月初开始建造输送管,在12月中旬便正式投入使用。
负责本次能源站供热管道建设的是苏州华惠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副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我们把蒸汽统一供给用户,用户自行把水烧热供给空调和地暖,这些均属于蒸汽供暖。从望亭镇到相城区中心的40平方公里,都是集中供暖的辐射区域,主要覆盖望亭镇,黄埭,高铁新城,元和街道,澄阳街道。”
随后,记者在能源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建造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内的能源站。能源站旁边是元和塘,记者看到元和塘中有很多蒸汽管道,工作人员指着元和塘内的管道向记者说道:“蒸汽管道有两种,绿色的管道是母管,蓝色的是支管,还有一些埋在地下。在用户需要供暖的地方建造蒸汽支管,再接入到能源站的母管中,就可以向用户集中供冷和供暖了。
能源站主要建造在地下一层,来到负一层后记者看到,能源站面积很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由汽包,计量仪,还有换热器等设备组成。
能源站的左手边是一个巨大的汽包,汽包的旁边是一根蓝色的母管和计量仪。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计量仪用来检测能源站的蒸汽参数情况,外面的母管连接到计量仪,再由计量仪连接到维持管道的汽泡中,最后统一供给用户。”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有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相城区人民医院,以及一些政府性的办公大楼。由于居民住宅区目前设备条件不成熟,暂时未投入试点使用。日后,也会有向配有相应设备管道的人才公寓集中提供蒸汽。目前已经供应了25万方米,二期投入使用时预计供应40万方米,最终期望可以让集中供暖范围达70万方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实习生 梅方滢
苏州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