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快过年了,不想上班只想放假? 别把承上启下时期过成“垃圾时间”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2-02 14:32

“明明离放假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却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持续不断地下降中。”“本来年底就比平时要忙碌许多,可我自己身和心里外都在消极懈怠着工作,被动地数着放假日子的早一天来临。”心理聊吧这位读者的来信是否也是你当下工作状态的写照?如何不把农历年前这段承上启下的时段过成“垃圾时间”,听听心理专家给出的小秘诀。

不想干活只想早点放假

明明离放假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却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持续不断地下降中。本来年底就比平时要忙碌许多,有很多总结报告要写,有很多工作立等着收尾,还有很多新一年的文案急等着拿出可行性策划,可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干,感觉自己身和心里外都在消极懈怠着工作,被动地数着日子,等放假的那一天早日来临。

至今为止,我手头还有5天就到最后期限却未完结的案子,就不止两个,每天上班之前,我都在心里给自己立好flag,今天无论如何要把这两个案子完结,实在是拖无可拖了。但是,9:00前我的人虽然准点到了办公室,却无论如何都无法集中全部注意力在工作上,眼睛虽然盯着电脑屏幕,脑子却在不知不觉间就开了小差,不是想着该提前置办哪些年货,就是想着哪里衣服打折。直到下班时间了,才惊觉自己今天又没有完成预定计划,只能脸上苦笑,心里安慰自己,忙了整整一年了,也该让平时紧绷着工作心的自己,适当放松一下,何况也快放假了,肯定要好好规划一下过年的打算,没完成就没完成吧,再说就算勉强自己完成了,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图 | 视觉中国


上周五,下午3:40,办公室小邱在微信群@我:请没报总部征求建议汇总表的主管,赶快抓紧报给我。我这才猛然想起来,周三,办公室刚一一通知过各个部门主管,要求本周五下午三点前把本部门征求建议表,汇总后电子档上报给办公室。

我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然过了原定报送时间,于是,赶紧手忙脚乱地在本部门微信群发送有关表格,要求大家马上填报。但是,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填好发送给我,无奈之下,我只好打印出来,再挨个桌子发一张纸质表格,现场盯着本人填报,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整个公司的同事,好像都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消极工作等待放假的怪圈。以前,只要是工作时间,同事们都是闷头不响地做着自己的手头工作,但是,最近办公室的工作氛围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不论是谁先挑起一个话题,都会得到大家热烈的云集响应。每个人貌似心理与工作的距离,都随着放假的临近而日益加深,不光工作效率下降,还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工作倦怠。 小 木

不要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过成“垃圾时间”

身心倦怠、精神焦虑、生活没有规律等等现象,在放假前这段时间经常会出现。主要原因是人的身体和情绪提前进入了休假状态,而意识上又清醒地知道自己还需要学习和工作。这样一来,人的身体状态和认知会出现偏差,情绪懈怠,工作倦怠。

尤其是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白领而言,他们希望借助长假来缓解身心的压力,对节日期望很高,导致对假期过分重视。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当大量的能量消耗在期望中时,手头的工作势必受到了冲击。

如何不把这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过成“垃圾时间”?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接受自己的情绪变化 有的人可能很抵触这样的自己,会否认、烦躁、自责,这样反而增加内耗。当感知到自己情绪变化时,先接受它。当你接受时,才会想办法去改变现状,才会有解决的可能。

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这时候的倦怠会让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放弃了平时一直坚持的运动,有的人开始熬夜刷手机了,有的人开始晚起不吃早餐了……这样的改变可能会一时爽,但之后会让人产生沮丧感,你要做的是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保持更平和稳定的心态。

做些整理和规划 我们的内在状态也往往会投射到外部物品上。同样,当我们整理外部事物的时候,也是在整理内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整理一个乱糟糟的抽屉后就会感到轻松自在有成就感。多做整理,如果是有关前一段工作的整理,那就更是一举多得了。规划下一段要做的工作,也会让自己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

时间管理 尝试一些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当你要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将番茄时间设置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喝水、看手机。直到25分钟结束,进行短暂休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类似的时间管理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尝试最适合自己的。

假期前身心倦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在集体中很容易被他人影响。正如来信的朋友说的那样:“不光我如此,我发现整个公司的同事,好像都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消极工作等待放假的怪圈。”这时候要做的就是专注自己。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凡事都有两面性,把克服这种倦怠当成一种体验、一种锻炼、一种挑战、一种自我成长,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姜 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聊吧参与方式——

心理聊吧·亲子参与方式——

栏目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