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晚舞台上,和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共同热舞的年画牛机甲“憨憨”成功出圈,多次登上热搜。“憨憨”的走红将大家目光聚焦到“其父”孙世前身上,作为中国机甲艺术之父,孙世前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机甲创造中。早在2019年,其作品十二生肖机甲第六合之《亥猪红旗号》就惊艳亮相央视春晚。
孙世前和年画牛机甲“憨憨”
高达、变形金刚、钢铁侠等珠玉在前,创作本土机甲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有了第一个人做,才会给后面的人带来希望。”在采访过程中,孙世前的坚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渔村,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孙世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辽宁大连的一个小渔村,并不富裕的家境让他从小就比一般人懂事、独立。和许多男孩子一样,孙世前从小就喜欢看变形金刚和太空堡垒等动画片,“男孩子心底都有个大侠情结,我心中的‘大侠’形象就是拯救家园的机器人”。
喜欢动画片里的机器人,但家庭条件并不允许他花钱去买机器人。“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开口去要,这是我打小养成的习惯。”孙世前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动手能力极强。家庭的影响、对机器人的热爱都是孙世前创作机甲的动力。
喜欢美术的他在高中选择了艺术专业,高三那年,孙世前来到北京求学,顺利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录取。孙世前将这一切归结于“幸运”,但每一个幸运背后都是努力换来的水到渠成。从小动手做机器人培养了孙世前较强的立体感,因此在立体构成这门考试中,他获得了全国最高分,拿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入场券。
初到北京,930元的“擎天柱”是研究机器人的初始动力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生活环境、所见所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其实很自卑。第一次吃肯德基也是来了北京后,同学请我去吃的。”这种自卑很快变成了动力。2003年,孙世前在西单一家店铺看中了一款擎天柱,930元的价格使他望而却步,这相当于他半学期的生活费。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懂事”给家里增加额外的负担,孙世前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出校门做兼职赚钱,“到机构兼职讲课,包括当代艺术和备战高考的一些内容,足足讲了一周,才买到了那个擎天柱。现在回头看,过早地进入社会也为后来的机甲创作打下了基础。”
同期,孙世前进入到国内刚成立的AC模型玩具网,和朋友在上面搭建了一个DIY区。作为DIY区的版主和模型创作负责人,孙世前开始带领全国各地的模型迷友做模型,从小的模型开始做,做到几米、几十米的大模型。
学生时代的爱好并不能和工作挂钩,大学毕业后的孙世前在北京一家建院工作了3年,把该考的职称都考完了,基本稳定下来。但这看似稳定的3年里,孙世前从未停止过创造机甲的步伐,业余时间便用来和朋友一起进行创作。“一边是稳定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梦想的追逐,有段时间非常纠结。”孙世前最终放弃稳定的工作,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了第一个人做,才会给后面做的人带来希望”
为什么要放弃这份稳定的工作?做机甲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创作机甲费钱费时,且并不一定能做出成绩,为什么要做看不到回报的事?孙世前知道,这条路会很艰难。一连串的质疑更加坚定了他创作机甲的决心, “如果我不做,在那时是没人做中国机甲的。有了第一个人做,才会给后面做的人带来希望。”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由于研发能力和经费有限,只能一点点地去攻克技术壁垒。在和国内外公司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技术,再把项目收入继续投进机甲制作中去。”
2013年到2019年期间,孙世前工作室多次与国内外公司合作,获得新灵感。和日本高达之父大河原邦男合作装甲骑兵机甲,和美国金合声合作太空堡垒战机,和腾讯王者荣耀合作鲁班七号……孙世前将自己形容为吸水的海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得到新的灵感,摸索新的技术,比如人形机甲驾驶舱、机甲头部表情系统、四足行走技术。”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器人艺术”
在“吸水”的同时,孙世前也在探索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机甲。“跨国合作的时候,一方面学习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会有一点点遗憾,会问自己,为什么机甲主体不是我们本土的。”孙世前告诉记者,每一次跨国合作都能让他对中国机甲的路线、定位更加清晰,“要将中国传统元素与机甲结合起来,民族的、本土的才是世界的。”
《辰龙·崛起》《龙马·麒麟》《丑牛开山》《亥猪红旗号》《丝路机甲》《长城龙·复兴》……孙世前的作品里,中国传统元素随处可见。“2014年,我想做中国人自己的机甲,反复思考后决定融入十二生肖的元素。生肖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共鸣。另一方面,我发现十二生肖的故事性比较弱,所以想做属于这个时代的十二生肖。”孙世前透露,他从2014年开始写十二生肖的故事,已经写了几百万字,未来打算将其影视化。
《长城龙·复兴》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器人艺术”是孙世前工作室的slogan。做中国机甲开拓者,以机器人为载体承载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是工作室的使命。除了十二生肖机甲系列,中国古建筑机甲系列则是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机甲中。《丝路机甲》是用北京前门做素材,把“前门”改装成机甲。《长城龙·复兴》是以长城、龙两大中国元素结合起来制造出的机甲。“传统建筑+机甲”让孙世前和搭档范尔蒴一拍即合,寝室相连、同届同学,孙世前和范尔蒴在大学里便相知相惜,在创作机甲的路上,两个人携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经典。
孙世前(右)和搭档范尔蒴
拒绝资本的注入,做最纯粹的机甲
记者注意到,孙世前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客座教师,主要教授立体构成,开设机甲方面的讲座。工作室创作机甲、回校讲授课程、实地考察项目,机甲充实了孙世前的每天24小时。“永远都是这周就将下周甚至后半个月的工作全部排满了,行程满当的时候我是不敢生病的,不然会耽误一连串的事情。”孙世前在采访过程中,笑言现在比最开始做工作室的时候胖了五六十斤,“工作强度大,可能一直熬夜就胖成了现在这样吧。”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孙世前却告诉记者,工作对他来说就是放松。“有人说,‘把爱好当作工作 ,会毁了爱好’,这句话我是不赞成的。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变成工作是件很幸福的事,而且你可以在工作之余都在想这件事,才会有进步。”在孙世前眼中,机甲从不是工作与任务,而是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玩”。
对机甲的热爱与执着,让孙世前推掉了众多资本的注入。拿出自己的积蓄做机甲是孙世前干的最多的一件事,比如耗时7年打造的《长城龙》。“资本的注入会让机甲创作不纯粹,受到更多的限制,所以拒绝了资本的注入。”孙世前清晰地明白工作室要走的路,“想带着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直玩到老,用几十年时间慢慢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与江苏的缘分:让乡镇小朋友也能接触到机甲
“让孩子从小接触咱们国家自己的机甲”,作为中国实体机甲的开创者,孙世前和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小学生科幻兴趣的培养。2019年,孙世前工作室与无锡宜兴市官林镇大梦想城亲子游乐园携手打造大型机甲机器人主题乐园,这是中国第一个机甲园区。2020年,该机甲园区已经正式免费对外开发,展陈《生肖·传承》系列。
为什么选择将首个公益性质的机甲园区放在一个镇上?“在乡镇上做一些事情去提升乡镇品质,让乡镇的人看到更多快乐的事情,获得更好的体验。”所以,当大梦想城的创始人找到孙世前时,他立即答应了下来,“我希望给乡镇的小朋友带去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机甲。”年画牛机甲“憨憨”目前正在孙世前工作室“闭关升级”,过段时间将会到官林镇的机甲园区展示。
从大连到北京,小渔村走出来的孙世前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2014年以前,孙世前陪伴父母的日子并不多,一年加起来不到十天。“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来北京不习惯。”孙世前为了能多陪陪家人,2014年在大连组建了研发中心,每年能呆两三个月。而60多岁的父亲孙龙玉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关于儿子及其工作室的报道,专门买了报刊夹整理,已经满了两个报刊夹。
快问快答:
J=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S=孙世前
J:家庭环境对你机甲创作是否有影响?
S:有很大影响。父亲从小带着我,用橡皮泥、纸板、木板做机器人,培养了我的立体感和动手能力。
J:春晚过后,“憨憨”在哪里?
S:工作室里,正在“闭关升级”。
J:您对年画牛机甲“憨憨”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S:设置了十来种表情,喜怒哀乐、张嘴闭嘴……是个有温度的机甲。
J:上课、画图稿、创作机甲……平时生活中如何放松的?
S:工作就是我的放松。
J:2021牛年央视春晚中,年画牛机甲为什么叫“憨憨”?
S:我的女儿琪琪取的名字,就叫“憨憨”了。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视频剪辑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超妍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