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线索征集令>>
您遭遇过或正在遭遇消费维权的难题吗?您知道该如何对霸王条款说“不”,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曝光产品和服务上的“潜规则”,即日起,中国晚报优秀专栏一等奖的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联合南京市消费者协会,面向广大读者公开征集消费维权有关线索,我们旨在与您一起“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联系电话:025-96096。
“老皮嫩肉”没有“肉”?近日,南京市民王先生(化名)外出就餐时,花38元点了一道名为“老皮嫩肉”的菜品。吃到最后,王先生也没吃到肉,所谓的“嫩肉”都是豆腐。对此,他认为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记者展开调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市民投诉
“老皮嫩肉”为啥没有“肉”?
2021年2月份,南京市民王先生来到建邺区华采天地4楼的好样漫漫餐饮店就餐。其中,一道菜名叫“老皮嫩肉”,价格为38元/份。由于大众点评上推荐指数较高,王先生便点了这份菜。“网上有图,外表看是豆腐,我以为里面有肉,毕竟有个‘嫩肉’,所以就点了。”王先生告诉记者,满心期待的特色菜,吃着吃着发现,这只是一盘皮酥里嫩的豆腐,跟肉没有一点关系。
价格堪比小炒肉,名字里面还有个“肉”,最后吃了盘豆腐,王先生郁闷之余,认为商家涉及虚假宣传。
老皮嫩肉的菜单
记者探访
菜单没有标注主配料
记者来到好样漫漫门店,在门店外展示的图文菜单上,记者看到“老皮嫩肉”有图片和价格,没有标注相关配料、食材说明。店内点菜的菜单只有菜名和价格,没有图片。
菜单
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商家都会去个精致好听的菜名,比如仙芒小金鱼、火焰山飘雪、荷塘月色……至于消费者能不能理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记者走访多家餐饮店后,发现多家餐饮菜单都只有菜名和价格,只有少数商家标注部分食材和净重,比如一鸡鲍鱼、尚一汤在部分商品中注明食材和相应克重,消费者能一眼看出。
商家回复
会适当调整菜单
服务员对此表示,消费者点菜时,他们都会解释这一道由牛奶、豆浆、鸡蛋做的手工豆腐,不是肉。对于王先生的投诉,服务员表示是消费者理解错了。“所有人点这个菜的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豆腐,不明白客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投诉。”
随后,店长表示后期会对菜单做相应的调整。至于什么时候调整好,该店店长回复不太清楚,要看领导。
南京市消协:建议商家标注清楚菜品原料和克数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宣传部部长王芙蓉表示商家应该在菜谱后面标准清楚菜品原料和克数,以便消费者了解菜品,避免由菜名引起的消费纠纷。南京市餐饮协会秘书长宋佳玲建议消费者在碰到不熟悉的菜名时,要向商家问清楚。作为卖方,商家要标注清楚菜名。
有请大众评审
钱宙(律师):中餐多有隐喻之意,不涉及虚假宣传
对此,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益律师团副团长钱宙表示不能构成虚假宣传,而是表述不当。“老皮嫩肉”是成语“细皮嫩肉”的演变,中餐的菜名不同于西餐,多有隐喻之意,比如蚂蚁上树。“另外,从菜价来看,也没有虚假宣传之主观故意及必要。”钱宙告诉记者。
李先生(70后):加个引号,老皮嫩“肉”一眼见端倪
“单看菜名,很难看出这是什么菜。如果消费者对豆制品过敏,点菜时没有注意到这道菜是豆腐,这时候就会给消费者和商家双方都带来麻烦。”南京70后市民李先生提出,商家应该在菜单上面详细标注菜品材料,方便消费者。
接着,李先生给商家出了一条计策, “菜单上可以在‘肉’这个字加个引号,表特殊含义,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许小姐(90后):好听的菜名更有吸引力
“点菜的时候,更喜欢点名字好听的菜,看菜名感觉稀奇,更有食欲。”90后许小姐告诉记者,平时菜单上一眼能看出的菜,反而不想点,“现在餐厅都会给菜取些文艺、有档次感的名字,是个很正常的现象。”
最新进展
针对王先生的投诉,记者致电南京建邺区市场监管局。“如果商家给的菜单配料表中写明了‘肉’,实际菜品上来时没有肉,这就涉及虚假宣传。”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菜单上没有配料,就没有办法认定商家涉及虚假宣传。法律上也没有规定,素菜不能用肉菜的名字,“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多询问。”
老皮嫩肉、火焰山飘雪(凉拌西红柿撒白糖)、“乌云遮日”(紫菜蛋花汤)……你有被菜名“欺骗”过的经历吗?又是如何看这些“隐喻”菜?对消费者和商家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分享和讨论。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