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
仲春时节,春意怏然,和煦的阳光抚绿了大地,许多植物都冒出了鲜嫩的绿芽。走进乡间可以闻到艾叶的香味,此时正是吃艾叶的时候,此时的艾不带苦涩的味道,正是人们享受美味的好时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专家提醒,艾叶除了可以入菜,还是治疗女性月经问题的一味良药。与艾叶类似的,益母草也是调经止血的常用药。
艾叶,《本草正》谓之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能温经止血、安胎,逐寒湿,理气血,主治吐衄,下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动不安,心腹冷痛,霍乱转筋,疮疡,疥藓等。多内服,亦外用,多捣绒熏蒸,《本草汇言》曰:艾叶烧则热气内行,通经入骨,走脉流经,故炙百病,若入丸散汤饮中,温中除湿,调经脉,壮子宫,故妇人方中多用之,但阴虚血热者慎服。 现代药理学表明,艾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作用,同时可以抗哮喘、抗过敏、抗炎、抗肿瘤。
《陈素庵妇科补解》里记载:治妇人经行后,余血未尽,腹痛,熟艾四两,香附六两,同姜汁和神曲为丸,砂仁汤服用;或治妊娠心气痛,艾叶、茴香、川楝子等分,醋煎服。
益母草
益母草,《本草正》谓之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或新鲜的地上部分,是常用的调经止血药。《本草衍义补遗》曰: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做膏服。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水肿,痈肿疮疡。但阴虚血少,月经过多,瞳仁散大者禁服。
现代药理学表明,益母草具有较强的子宫兴奋作用,能增加子宫收缩幅度、频率及张力;对心血管、免疫系统、肾脏均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经方中治痛经,以益母草30克,香附9克,水煎,冲酒服;或治妇人勒乳后疼痛,乳结成痈,以益母草捣细末,加新汲水调涂于乳房上,以物抹之,生用捣烂用之。相传武则天年四五十岁妇人如少女,即以益母草苗子入面药,令人光泽,而《圣惠方》记载治粉刺面?,黑白斑驳,以益母草不限多少,烧灰,用醋浆水和作团,以大火烧令通赤,黑干即细研,夜卧时加粉涂之。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通讯员 端梓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