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常州、溧阳等城市,横跨江苏、安徽两省,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议事苑在扬州采访获悉,扬州和南京地域相连,渊源深厚,扬州融入南京都市圈已经“先行一步”。
扬州市委书记:要打造通勤交通、
产业科创、民生幸福“三个圈”
据议事苑了解,2020年7月,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全面提速走在前列,必须务实办好“五件大事”:以G312创新走廊为突破口,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创新策源地;以宁扬城际、江北至仪征城际为新通道,扩大半小时交通圈;以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为主抓手,提高产业自主可控和协同发展水平;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力点,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以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为新载体,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联席会议上,南京与扬州签署了《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和《城际共建补充协议》,三市共同签署了《信用城市联盟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会议提出,三市人民群众对交通、教育、医疗、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体化需求日益迫切,要以宁镇扬一体化带动和支撑省内全域一体化。
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说,扬州将坚持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中定位和谋划发展,助力南京提高首位度,与南京、镇江一道把宁镇扬这个“小三角”打造成更加坚固的“铁三角”、更高质量的“金三角”、更具创新特色的“智三角”。突出互联互通,打造宁镇扬通勤交通圈;突出协同创新,打造宁镇扬产业科创圈;突出共建共享,打造宁镇扬民生幸福圈。
振奋!宁扬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已进入实质性建设启动阶段
此次会议上,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倍受关注。议事苑了解到,该交通线路兼顾扬州主城和仪征及沿线片区间城市内部公交出行的骨干线,将大大缩短仪征人前往南京的时空距离。
“扬州融入南京都市圈有迫切愿望,有的工作已经‘先行一步’了。”扬州市发改委王峰副主任告诉议事苑,2010年左右,从有助于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深“大南京”概念等方面出发,三地倡议共用“025”区号,彼时呼声颇高,但因未能迅速解决操作层面的技术难题,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计划暂被搁置。再往后,固定电话的作用趋小,市场需求变弱,该计划最终不被提及。
扬州市发改委王峰副主任表示,2014年8月,宁镇扬都市圈率先实现公交“一卡通”,随后实现刷卡互惠,扬州的公交市民卡,可以在镇江、南京刷公交、乘地铁。三地实现部分医保卡互刷,宁镇扬联合游园年卡也已经推出。2011年,三地游客持有一张游园年卡,可游览三市著名景区。
扬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韩长金对议事苑说,目前南京和镇江之间已经实现快速贯通,因为需要跨越长江,宁扬城际轻轨说了很多年,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很多手续需要去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存在较大难度。
议事苑了解到,目前扬州人去南京,有这样几种公共交通方式:乘坐普通列车,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乘坐宁启铁路动车,时间50分钟左右;乘坐大巴,时间70分钟左右;乘坐汽车站合乘小型面包车,时间1小时左右。此外,仪征也已开通去六合的公交车。2月26日,江苏宁扬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宁扬城际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启动阶段。不久的将来,扬州到南京,更有了同城般的通畅和便捷,双方市民“谈笑间抵达”成为可能。
扬州仪征和南京渊源深融合广,
相当多领域已实现深度融合
议事苑采访获悉,扬州仪征和南京历史渊源深厚。抗日战争期间,我党曾将安徽天长、六合、仪征部分地域组建为一个行政区域,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过重要贡献。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江苏成立六合地区专员公署,后为六合地区,与南京行政区隔江相望,仪征在其管辖范围内。六合地区撤销以后,仪征才回到扬州行政区划。
据介绍,仪征和南京地域相连:仪征西、南与南京接壤,南与南京龙潭隔江相望,西与六合相连,与江北新区毗邻,与南京主城区最短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交通相联:现有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长江航运互通相联;口音接近:很多方言咬字和南京话相似,反和扬州话有较大差别。
当地人告诉议事苑,由于仪征有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以及与南京的深厚渊源,南京在仪征建有一批大中型企业,南京港、金陵造船公司、南京紫金山船厂、南京金陵药业集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等企业在仪征得到良好发展。比如,原先的仪化医院成为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化医院,仪化学校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南京是仪征年轻一代学习、就业、择偶、事业发展的首选之地。南京人则将仪征当成“后花园”,喜欢在仪征购房置业。
据悉,几年前,仪征和南京六合已通公交。2017年10月1日,由仪征发往六合雄州的公交车开通,这是仪征首条跨区域公交线,共投入12部公交车。2018年,仪征大发汽车运输公司开通扬州汽车西站至六合金牛湖的跨区域公交,投入12部公交车,中途停靠10多个站台,单程时长80分钟。这两条公交线路,便利了两地市民和沿线乡镇居民出行。扬州、仪征乘客到达六合后,可乘坐地铁快速进入南京市区。
此外,扬州和南京异地就医上,目前总体便利,大病住院医保已经解决,扬州人去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大医院就诊,可在当地申请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手续简便。日常门诊和买药上,两地的社保卡不能互用互刷。但长期在异地工作,如扬州人长期在南京工作,可通过办理证明等相关手续,享受异地医疗服务。
专家视点:嵌入南京,借力南京,
加快建设,合作共赢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对议事苑表示,江苏区域协同发展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南通全面融入上海和苏南方阵,二是南京都市圈的做大做强。南京都市圈的的组成部分江苏首个特别合作区——宁淮特别合作区在盱眙落地,形成了具有标杆意义的“飞地”模式。首先提出宁镇扬一体化的扬州,应该有更大作为。
刘怀玉认为,扬州在战略发展方向选择上,要从向南、向西、向北三个方向发力“借力”。目前,向南融合发展仍然是重点,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向西、向北发展动力不足。向西发展以仪征为桥头堡,嵌入南京江北新区。要鼓励仪征市以“飞地”、“托管”或“共建”等模式,和江北新区建立若干个宁扬毗邻合作区,拓展科技、产业、生态、民生等合作空间,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在加快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刘怀玉提出,南京和扬州要通过一系列重要项目建设,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一体化的凝聚力和获得感。要选择一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信息产业等,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南京科技教育文化优势,在扬州建设一批“旗舰”型项目。扬州则要以优惠条件,吸引南京高校、科研院所落户,要加强南京高校和扬州大学合作,共建“双一流”高校。现在许多人经常到南京看病,为解决扬州人“看大病重病难”的问题,可规划建设省人民医院扬州分院。鼓励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在扬州设立分校。
刘怀玉建议,文化旅游合作上,以扬州获得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为契机,建立机制,抱团发展,共同建设“宁镇扬”同城游品牌,联合开辟国内外第三方市场,不断放大“宁镇扬”品牌效应。
作者: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