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3日讯(通讯员 马卉 记者 董婉愉)文明祭祀忆往事,绿色清明承礼节。今天上午,在南京南郊隐龙山墓园,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在此举办今年清明期间的第八场集体公祭仪式。该系列活动意在表达向逝者表达致敬、缅怀和哀悼,并倡导市民继续以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追思亲人,遥寄哀思。来自周边社区的居民代表参加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上献花
伴随着庄重肃穆的音乐声中,公祭祭礼仪式正式开始。礼仪人员入场,向所有落葬在隐龙山墓园的逝者敬献花篮。
记者获悉,今天南京市各殡葬服务机构接待祭扫41万人;“宁思念”网络祭扫平台累计接受预约人数229.3万人,网上祭扫累计47.2万人次。
“我们知道政府已经很多年没有规划审批墓地了,今后我们会选择各类形式的生态葬。”隐龙山墓园内一位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看这些年来墓园祭扫的多位老年人,他和女儿说:今后把我们的骨灰深埋或撒江吧,只要心里有,哪里都是怀念。普觉寺墓园经理王莉莉告诉记者,园区传统的墓葬已不足1000座,他们正在大力开辟可利用土地和墙壁,建设生态壁葬。经过几年的酝酿,发现市民渐渐可以接受。
公祭仪式上献花
据市殡葬管理部门介绍,最近几年,在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倡导下,南京市民很多选择了生态葬,表达自己愿意以低碳、生态、环保、节地方式完成对生命最高的致敬,为生态家园建设作出贡献。雨花功德园借公祭活动为契机,全面倡导推行生态葬和文明祭扫,为逝者选择厚养薄葬、心灵祭扫的低碳葬式,造福子孙。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政府不再批复公墓用地,市民选择生态节地葬的越来越多,仅以近几年的数据看,据统计,2019年节地生态葬共计4546人,2020年节地生态葬共计36558人,2019—2020年节地生态葬共计41104人。
普觉寺墓园正在为今后拓展壁葬作准备,这些小路两旁的土地将充分利用并重新美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部分市民群众会选择在这个期间为亲人安葬。据悉,2019年,南京市提高生态葬奖励标准,选择不留灰、不立碑生态葬的逝者,一次性最多给予3000元奖励。从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南京市属陵园节地生态葬达到了900多例。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墙壁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形式越来越多。为满足群众多种方式的安葬需求,南京市新建、改扩建了57座公益性纪念堂,新增53.3万个骨灰安放格位,实现了所有涉农街镇公益性纪念堂全覆盖,安放全免费,补齐农村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图片均由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宁 摄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