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风文化进行到底,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之后,河南卫视再度推出《清明时节奇妙游》,令观众回味不已。4月3日没看够?4月9日至12日,《清明时节奇妙游》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各频道首播、重播共35次,其中连播时段共6次。而且昨天又上了热搜。
在时下多以歌舞串烧为主的文艺晚会中,河南卫视在元宵节这天推出《元宵奇妙夜》,让河南博物馆蕴藏的文物故事陪大家一起欢度元宵。《清明时节奇妙游》虽然只有8个节目,但都是在不同的场景出演,相当于一次性带领观众走遍郑州、开封、洛阳、信阳等地的名胜古迹。
唐宫夜宴将唐宫小姐姐送上了热搜,成为年度最瞩目的文化吉祥物和文创品。而到了《清明时节奇妙游》,它一方面延续春晚和元宵奇妙夜“博物馆再逃”的设定,“唐宫小妹”再次溜出家门探索新鲜世界!另一方面它利用中国古代指南针司南作为指引,每个篇章通过“唐小妹”以动漫人物的方式予以展现河南文化。节目设计新颖独特,赢得网友纷纷叫好。
这次唐宫小妹升级成为二次元偶像,唐宫小姐姐2.0版——“唐小妹”,导演组运用AR技术模拟她们的神情样貌,顽皮巧妙地地将她们嵌入到大河南的精彩旅程中,成为“导游”,带观众领略了郑州、安阳、信阳、开封、洛阳等地的风情万物,领会清明的含义。看她们穿梭在现代的都市街头或乡间田野或象牙塔内,乐趣多多。
开封本就是北宋的都城,要看“清明上河图”,怎么能不游访开封?“天下武功出少林”,要看名山大川,怎么能不去看嵩山少林?清明时节雨纷纷,“3D全景汴京城”中,用孔明灯代替星星,寄去亲人思念。河南博物馆历时千年的文物battle, 泥人唱起了现代rap,让人惊叹不已。观众不但欣赏到美景风光、绝妙歌舞,还能跟着唐宫小姐姐来一次“文化之旅”。节目中的转场多用动漫,充满创意;同时,每个节目都还能看到古诗词和习俗科普等等。
其中,创意舞蹈节目《纸扇书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唐宫小姐姐遇见书院小哥哥”从昨天到今日还挂在热搜上。据悉,《纸扇书生》是以“折扇”为道具的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于 2017 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舞台上亮相。在作品创作的十年历程中,不断创新展示“折扇”道具的实践运用,力求生动准确地将文人的风趣、雅致和狂放表现出来。作品中书生形象的塑造、视觉处理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思考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的创作题材及其表现形式。
北京舞蹈学院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纸舞书生》再登荧屏,带来新气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见舞蹈演员们身着北宋士人衣衫、手持羽扇,从嵩阳书院、少林寺到老君山,从清晨到薄暮,他们在众多河南文化圣地优雅起舞。学子们在苍山翠柏、仙雾缭绕、清幽宁静、高峰耸立之地清影起舞,自然美景与美妙舞姿相互交融,一静一动之间,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力量。
此外,还有器乐演奏《精忠报国》携手河南朱仙镇的木板年画亮相,戏腔一出,震撼全场,民乐、西洋乐、摇滚乐等齐聚黄河古道边,如同站在黄河边上倾听着管弦音乐会,声声嘶鸣。Rap说唱《我们是一家人》中,将殷朝文物通过新奇有趣的表达方式酷炫化,还cue了三星堆,将三星堆最新出土的青铜尊“鬼畜”化,让它们开口“说话”,呼唤“中国文物本来就是一家说一声幸会,古蜀文化、中原文明共撰一部历史魂”。
清明既有扫墓、追思、踏青、放风筝、投壶、斗草等民间礼俗,还有书生苦读、以期报国的历史记忆。在这场视听盛宴中,通过对歌曲《少年》、《精忠报国》的创新编排,用互联网的思维缅怀先烈。比如将《纸扇书生》的背景选在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结合洛阳老君山金顶等景观,表达学子们的情绪、思想。
“国潮”,也成为该节目的一大关键词。民乐、电子乐、管弦乐等唱响“多重奏”,还有本土Rap说唱歌手的原创作品。相较于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上“团圆美满”的音乐氛围,清明奇妙游有一种很“燃”的风格,用传统和现代碰撞的方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展现出开放自信的东方气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