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上下功夫!这群师生让化学学习和创新既接地气又高大上
2021-04-16 16:20

提到化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脱口而出背诵起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还是各种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抑或是科幻片中那些匪夷所思的画面?

化学对于许多人而言,似乎总是那么的神秘又遥远。出于原料、工具、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我们好像很少会真正走近它,一窥理论面纱之后的真容。不过,南京晓庄学院的一群师生,让化学变得既接地气,又高端大气上档次。

刘苏莉老师指导学生

原料来自厨房、超市,化学实验触手可及

有别于人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刻板认知,南京晓庄学院化学(师范)专业负责人龙琪教授带领的团队常常使用来自生活的原料进行实验——他们几乎所有的实验原料都来自于厨房、超市和药店等常见场所,白醋、纯碱、饮料、果蔬等都是实验台上的常客。由于材料简单、实验安全、内容有趣,学生们的动手兴趣相当浓厚,实验开出率也十分可观。

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些紧贴生活的化学实验,看似简单的原料也能做出高端的成果。近年来,龙琪教授和她的团队已发表了约20篇与这些实验相关的专业论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真正的目的是以此为基础走向创新。”龙琪教授说。在她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备的指导下,学生们得以在各种实验创新比赛中斩获佳绩,在创新创业方面也是“代有才人出”,很多学术会议、名校讲台上,都常常能见到晓庄化学学子的身影。

陈凯老师在课堂上

在“做”上下功夫!用实践为创新注入活力

重视实践,从基础做起,不只是龙琪教授一个人的理念,更是晓庄学院化学专业整体的指导方向。

职前科学教师工作室导师陈凯副教授,正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他带领一帮热爱科学教育的师范生做“中学化学备课组”“微型科研工作坊”,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如今已经将这种模式影响到了物理、生物和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职前成长。“15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陈凯副教授说。为了做好这项事业,他一直在脚踏实地地记录实验成果,撰写相关博客,并且成立了一系列的师范生备课组,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记录。日积月累的结果是,一篇篇博客凝结成了高质量的论文,很多师范生备课组的科研成果得以发表于SCI期刊。

清洁能源材料创新工作室导师刘苏莉教授同样坚持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每年,她都会从大一年级挑选对化学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带领学生们围绕着新能源材料的课题不断钻研,着重提升他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学生为了课题废寝忘食,除了上课,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坚守在实验室。尽管来自非双一流高校,但是这批学生已经发表了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刘苏莉老师工作室中走出来的学生,也有许许多多进入了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化学师范生备课组

创新教育理念,让接地气与高大上“肩并肩”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类专业一直是一个为大家所称道的存在。学校不属于双一流高校,高考招生分数也只是从去年开始才进入本科第一批次。但是记者了解到,该校化学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多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二区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师生合作申请专利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在校师范生在化学教育研究方向独树一帜,发表三十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七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何以做到“高大上”呢?记者了解到,这离不开教育机制和模式上的开拓创新。其中,促进学生互动的“小先生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陈凯副教授介绍,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优秀学生带动学弟学妹,既能辅助导师,提升教学效率,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而在去年疫情期间,鉴于需要线上授课的客观情况,晓庄学院化学专业更是将线上教育扩大化,面向全国的化学师范生开始授课。部分优秀师范生借此机会,得以提前走上“讲台”,并与听课者进行线上互动。一些“网红”课程吸引了全国多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听讲。

“在晓庄的四年学习和积累,打造了我日后学术道路勇攀高峰的坚实基础。”这是该专业2009级毕业生陈博时常说起的话。如今,陈博已经为南通大学教学(化学)方向硕士点负责人。和陈博一样,一批批的晓庄化学人从最基本的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上高端创新的舞台。

通讯员  童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