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江苏军地联合开展、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承办的“百名战将忆党史”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启动。
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兢兢业业,在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历程中,老将军、老战士们作出杰出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昔日撑起共和国的大厦,如今已成为天穹上守护共和国的星座。截至今年,还有2100多位功勋卓著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生活在江苏,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位居第二。平均年龄高达93岁的他们,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见证人,他们的经历是编研党史、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源头活水。
为用好这一江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资源,江苏军地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百名战将忆党史”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对话有战功、有故事的老革命,抢救固化他们在历次战争、重要战役、著名战斗、重大行动的珍贵记忆,呈现独特视角的党史故事。
从即日起到10月底,新华日报将采访省内百余位老将军、老战士并进行全媒体报道。百余位老将军、老战士都有哪些传奇经历?他们如今生活得怎么样?“北京西路瞭望”来给您说一说。
我们计划采访的百余位老革命,有不少离退休前是我军高级将领,绝大多数都在副师职以上,他们既能提供“战壕视角”的精彩故事,又能讲述“指挥部视角”的决策背景。
这其中,有今年已经108岁高龄,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的老红军张力雄,他是目前仍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开国将军之一。计划采访者名单将星璀璨,有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岐上将、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傅奎清中将、海军原政治委员魏金山中将等。许多老革命离休时,我军尚未恢复军衔制,但他们也不愧一声“老将军”的称呼。
因为从军经历丰富、参与许多重要战役和重大行动,老革命们的个人经历是党史宏大框架的鲜活补充,非常具有挖掘报道价值。尤其难得的是,由于在江苏休养的老革命众多,我军战史上的历次战争、战役、战斗,基本上都能找到亲历者。可以说,他们的经历就是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微缩版”。
当前全国健在的老红军已经不多,在江苏也仅有7位。本次采访拟访问1932年参加红军,历经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西路军高台血战等战斗的张力雄;还将访问13岁参加红军、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三次爬雪山过草地,抗战期间头部中弹幸运存活的老红军张世魁。参加过红军东渡及西征战役、抗战平型关战斗的106岁老红军、原海军第二航空学校副校长闵敬德等也在采访计划中。
江苏大地上生活着不少打过鬼子的“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瞭望君”前几天刚刚访问的原南京军区工程兵直属工区副参谋长董兴旺,是太行山上打鬼子,跟随武工队袭扰敌后,亲历左权将军牺牲经过、参加过百团大战的老八路。
“瞭望君”注意到,抗战时期八路军的著名战役战斗,在本次采访计划中基本都能找到亲历者,其中,参加过百团大战的就有董兴旺、薛中天、杨宝珍、李文广等4位“老八路”。这些抗战老兵中,郑竹波、李剑锋、李修英等还参加过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光荣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全国人民的敬意。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亲历者均有不少生活在江苏,来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的老战士也都能在采访名单中找到。他们中,有的参加过保卫延安,有的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消灭整编74师,有的在前线冲杀九死一生,有的在司令部工作耳闻目睹我军传奇将帅指挥若定……
采访名单上老将军、老战士参与解放的城市涵盖我国大部分省份,有的还曾参与进军西藏、新疆的艰苦战斗和行军,有的建国后参与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有的还参加炮击金门。
生活在江苏的老革命中,有许多人去年都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本次拟采访的百余位老将军老战士中,就有52位曾浴血三千里江山。
由于离退休前所在部队驻地分布等原因,抗美援朝老战士中不少参加过抗美援朝第二、第五次战役。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于酷寒中包围并击败“联合国军”,采访计划中的许多老战士是这次惨烈悲壮战役的直接参与者和胜利者。“瞭望君”还注意到,采访计划中有3位老战士曾参加上甘岭战役,他们是志愿军在“范佛里特弹药量”轰击下让联合国军寸土未得的伟大壮举的亲历者。
在采访名单中,“瞭望君”还找到新中国成立后历次保卫边疆作战的亲历者,以及和平时期重大行动的参与者。例如1998年那个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突发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当时南京军区部队奋勇投入抗洪行动中。时任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全程参与指挥这次行动,上周的采访中,他向“瞭望君”详细介绍当时指挥决策的经过、江西九江大堤决口封堵的日日夜夜,深情回忆董万瑞将军等指战员的决死奋战和洪水退去后灾区群众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的动人场景。
本次访问计划覆盖了海陆空、前后方。有不少老将军、老战士是“陆军上天”“陆军下海”,充分体现“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中许多人是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初创时期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也是这些军兵种由弱到强历史的见证人,有的在抗美援朝空战、西沙海战等实战中以弱胜强,打出人民军队在海上、空中的威风。
“瞭望君”前期采访的原海军医学专科学校副政委戴寿春,渡江战役后由陆军调任国民党起义舰艇永平舰政委,成为我人民海军前身华东海军最早的一批指战员,他至今仍然关注人民海军的发展特别是航母的下水服役,希望海军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更好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和经济利益。
又如,“瞭望君”曾在无锡采访过的原空军十三航校副校长李世英,从第二野战军中被选拔成为我军最早的一批空军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李世英率领空四十五团一大队二中队击落、击伤敌F-86型飞机14架,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授予“发扬荣誉、保持荣誉”奖旗。1964年9月29日,空四十五团一大队二中队被空军授予“李世英中队”荣誉称号,这是人民军队荣誉体系中一个集体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本次采访中,还有一些人来自于司令部、后勤部等部门,他们同样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抗美援朝中担任志愿军某部团长的原南京军区炮兵顾问齐金炳,离开仅十分钟,指挥所就被敌军飞机炸平。前面提到的董兴旺老人,曾在抗美援朝中顶着敌军飞机轰炸在大同江、清川江上架桥。原南京军区后勤部第十五分部政委王顺秀,曾在金刚川上架桥。采访计划中的一些担任过军医、医务兵的老将军、老战士,是我军指战员不惧牺牲、英勇奋战精神的直接见证者。如原陆军指挥学院门诊部主治医师于淑荷曾参加过著名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抢救过在零下三十多度严寒中冲锋不止、严重冻伤的我军指战员。正是这些衣着单薄、装备简陋的勇士,让“联合国军”在长津湖畔遭遇大败。
百余位老将军、老战士大多年事已高,其中有多位党的同龄人。“瞭望君”上周采访的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郑竹波、原海军医学专科学校副政委戴寿春,就是两位百岁老革命,其中郑老是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病房里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两位老革命目前身体状况都不错,思维敏捷、情绪饱满,对戎马生涯记忆犹新。
撰稿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摄影 周正玮
部分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