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江苏㉞| 农村改革的继续推进
2021-05-08 15:26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在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形势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江苏也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进入探索既有全国共性又有江苏特点的改革开放道路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省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农村改革继续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改革也从经济领域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到其他各个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农村改革的继续推进

1982年9月21日至25日,江苏省委召开地、市、县委书记会议,对全省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作出部署,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活动,争取全面完成全年国民经济计划;深入开展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继续抓好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的斗争,抓紧大案要案的查处。同时,坚决打击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

1983年3月11日,省人大五届十八次会议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有准备、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的决定》,这是农村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到1984年6月,全省共建立1888个乡政府,59个镇政府,政社分设工作全部完成。

1983年4月22日至30日召开的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发展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六五”计划提出,到1985年,江苏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国民收入比1980年增长38.8%,人均比1980年增长30.5%。代省长韩培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完成“六五”计划,全省必须认真搞好机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续推进农业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快工业体制改革步伐,把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保证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实行财政金融改革,保证完成财政任务;积极改革流通体制,进一步搞活城乡经济;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继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1982年底,省委对机构改革进行部署,要求根据精简、统一、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简化而科学的机构;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选拔一批德才兼备、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解决好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问题;压缩人员编制,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党政机关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经中央、国务院批准,省级机关率先于1983年4月起开始机构改革。经过调整,省政府由原来79个工作部门减少到40个,省政府所属机构各部门机关工作人员编制也相应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地、市、县级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也相继进行,到1984年春,全省机构改革基本结束。

1984 年,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3年3月,中央对江苏省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任命韩培信为省委书记。1984年12月14日至19日,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代表876名,代表着全省251万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韩培信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大会提出,要努力实现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加快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大会确定的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提前一至两年实现到1990年翻番的目标,并为在本世纪末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打好基础;基本保持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同步增长,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至1000美元;要在今后10多年间,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省份。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江苏省委和省顾问委员会、省纪委,韩培信任省委书记,沈达人、顾秀莲、孙颔任副书记;柳林任省顾委主任;邢白任省纪委书记。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突破,各地农村建立各类专业市场。图为淮阴水上蔬菜交易市场。于惠通摄

农村改革继续向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深化。1983年1月,省委提出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农村新形势,必须改革原来的政社合一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政社分设,并根据中央部署开展试点工作。3月11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有准备、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设的决定》,决定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建立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1984年6月,全省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的工作完成。全省共建立了1888个乡人民政府、59个镇人民政府(连同改革前的133个镇,全省共有192个镇)、3.5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分设把农村全面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种养业、运输和经销等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开始出现新的经济联合体,促进了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为搞活农村金融市场,繁荣农村商品经济,1983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全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纳入农村体制改革范围,与政社分设同步进行。自1983年3月始,经过一年,全省有1725个信用社开展体改工作,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86.2%。经过体改的信用社,认真做好清股扩股工作,增加了信用社的民办因素,建立了民主管理组织,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全省新增信用网点1万多个,比体改前增加了2倍。根据允许试行所社联营的政策,1984年5月,中断20年的江苏省靖江县信用合作社恢复,这是江苏省恢复的第一个县级信用联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亿元乡——无锡市郊区黄巷乡南街村。

1984年10月,省委、省政府开始进行供销社体制改革,要求供销社完全恢复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性质,牢固树立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的观点,逐步办成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在农村商品流通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过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开三个阶段,全省基层供销社体制到年底基本完成了初步改革。与此同时,农产品的购销体制改革也逐步扩大,主要农产品在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后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与之相配套,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化。

从1985年起,农村的改革进一步深入,主要是改革统派购制度,放开一部分农产品价格,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按照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1985年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若干政策,主要是:将粮食、棉花的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生猪取消派购,放开价格,实行有指导的议购议销;鼓励和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保证农民不断增加收入;提倡社会集资兴办交通,谁投资,谁收益;鼓励地方和企业集资向国家新建和扩建的电厂投股,实行按股分电、分利;信用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进一步把农村金融搞活,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严格控制农民的社会负担;对经济困难的革命老根据地,实行优惠政策;继续采取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支持苏北加快发展商品经济;为农民进小城镇落户、务工、经商提供方便;城市企业以产品脱壳、扩散等形式与乡镇企业联营生产的产品,不重复计税;改革外贸体制,推行代理制,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营;省辖市郊区(县制),可参照县财政体制,单独建立一级财政。这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活跃了农村市场。原有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全面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87年,江苏省财政收入超亿元县经验交流会获奖单位代表合影。

这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过去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化产业结构。全省通过调整种植布局,特别是开发自然资源,使一批未加开发的山林、荒坡、水面、滩涂等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林、牧、副、渔在农业内部各业中的比重上升,1979年至1985年,四业产值年递增24.8%。沙洲县塘桥乡、乐余乡,无锡市郊区黄巷乡,无锡县前洲乡、玉祁乡,走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的路子,成为年工农业总产值首先超亿元的5个乡。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