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电影制片人关雅荻是超级马拉松越野跑狂热的爱好者,参加了很多几十场世界最难的超马越野跑比赛,累计行程达六千公里。过程中,他拍摄了自己的跑步纪录片《雅荻跑世界》。他听到梁晶在黄河石林马拉松越野赛中遇难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
关雅荻
关雅荻说,梁晶以“跑不死”著称,多年奋力奔跑争夺冠军的故事感动很多人,没想到这次传来噩耗传来。
多年来,关雅荻都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就是——“活着回来”。今天,他第一次觉得这句话是多么重要。
关雅荻说,“活着回来”是极限越野运动的底线,也是最重要的事,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在自我提醒下,一系列的认知提升和风险预警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坚持。
失温是极限越野比赛最常遇到的问题,关雅荻曾经在他录制的纪录片中邀请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总经理、资深野外急救讲师孙灵敏详细解释失温机制和救护方法。
孙灵敏说,人的正常的体温度是摄氏37度左右,当遇到寒冷环境时,身体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胸腹部的核心体温,比如出现颤抖,体表血液优先回收到核心区,关闭四肢等部位的一些血管,防止热量通过血管向外散发,缩小损失能量的体表面积。这样虽然可能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容易导致冻伤,但是可以减少致命风险。一旦失温严重,结果可能导致丧生。
这是人体面对寒冷出现的非自主反应。
失温大概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是感觉冷,如果出现身体不舒服,感觉到寒冷,就该采取一些自主的措施了,如添加衣服。不要等到出现失温再这样,如果硬扛,万一比赛中的补给不合理,能量消耗完了,就可能出现危险。
出现轻度失温后,一般来说人体会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抖,想停都停不下来。颤抖其实是身体的一种预防机制,大脑动员全身肌肉以颤抖的方式进行运动,来产生热量。
这时要尽快采取自主性措施,比如衣服湿了及时更换、遇到大风找地方躲避、休息时不要坐在冰冷的地上等。另外,衣服穿着要合理,该穿羽绒服就要穿。通过多种方式,阻断热量通过蒸发、对流和传导等途径流失。
第二,要及时补充能量,比如进食热量比较高的运动食物和饮料。这个时候如果有薯片、可乐和牛肉,优先选择薯片和可乐,这类食物能量高,吸收快,牛肉虽然也是高能量,但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补充简单的糖分,然后再补充淀粉之类,最后才是比较难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
核心体温下降后,恢复起来是很慢的。上升1摄氏度可能需要1个小时。
出现失温以后,当身体持续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抖时,切记不要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有人以为热身运动可以产生热量,但当失温的时候做运动,身体还会再损失一些热量,然后才会慢慢恢复,这叫做“后降效应”,这样有可以导致昏迷。如果陷入昏迷,人体神经会停止作用,身体不再颤抖,体温就会停滞,甚至会越来越低。失温时要保证能让神经帮助我们恢复自主回温的能力。
所以,如果在户外遇到这种情况,要换掉湿衣服,用救生毯等物品把自己裹起来,继续努力颤抖,神志清醒的时候尽快吃高能量的食物,防止出现“后降效应”。这时不能完全停止活动,尤其不能睡觉。
如果失温发展到重度,意识出现模糊,大脑无法指挥身体,依靠自身能力就很难恢复了,需要尽快进行急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