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520”是表白的日子,这一天,江苏有一座城市来了一场特别的告白——
表白者:淮安
被表白者:驻淮高校应届毕业生
表白场合:淮阴工学院体育馆、2021届淮安大学生集体毕业典礼现场
表白语:“青春留淮逐梦想,此心安处是吾乡”
……
把同城多所院校师生“张罗”起来,举办集体毕业典礼,并对典礼盛况现场进行网络直播,并不容易。淮安如此用心,不难感受到这座城市情真意切。
01
赠别:祝福遇见淮安的“有缘人”
在所在城市的大学校园里度过一段时光,然后或留或走。但对每一位学子来说,在一座城市求学的岁月里,不管留下什么,还是带走什么,都与城市结下特殊的缘分,也在人生中刻下无法忘却的记忆。
“我们是遇见淮安的有缘人。”在当天的毕业典礼上,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用这样的话拉近淮安与学子们的距离,他回忆起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的场景——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央视中秋晚会等重大任务、重大活动、重大赛事中,你们争当主人翁、争做志愿者,那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就是淮安最美的风景。
☆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中,你们激情比拼、摘金夺银,为淮安这座城市赢得荣誉,无愧为淮安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逆行抗疫一线共筑抗疫“长城”,深入企业车间开展社会实践,走进街角夜市尝试地摊经济,拍摄抖音视频宣传推介淮安,你们就是淮安城市烟火的气息、城市形象的代言。
朴实无华又充满深情的回放,汇成人与城互动共生的表达:“正是这些难忘难舍的淮安记忆让你们爱上了这座城市,而淮安也因为你们的融入更有朝气。”
面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陈之常给他们送上“奋斗”的赠语。也正是“奋斗”,熔铸着淮安这座城市的文化养分,有着特色鲜明的精神内涵——以淮安红色文化为启迪坚守如磐初心,以淮扬美食文化为启迪锤炼匠人匠心,以千年运河文化为启迪保持包容之心。
正当这些年轻人即将告别生活数年的城市,开启新的人生旅途之际,这座城市的市长来到毕业典礼现场,与学子们共忆美好时光,送上毕业祝福,无疑会在他们内心留下充满柔情的认知——
淮安,是他们挥洒过青春的城市,更是一座有情有义、爱意满满的城市。
01
邀约:做圆梦淮安的“合伙人”
在“520”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与毕业生“谈情说爱”,淮安对他们有着最热切的期待——留下来!用陈之常的话说,淮安希望遇见“有缘人”,留下圆梦淮安的“合伙人”。
当然,一座有情有义的城市,不只靠情义留人,更愿意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这些充满青春朝气的年轻人搭好奋斗的舞台。
“瞭望君”了解到,此次活动前,淮安提前征集全市“333产业”重点企业毕业生需求清单,摸清需求企业、需求人数、岗位要求、岗位待遇,甚至连每家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都一一列上,在毕业典礼现场,向驻淮全体毕业生发布:262家重点企业毕业生需求岗位979个,需要毕业生4000余人。更详细的分析同时送上——
这些需求中,高端制造业类191家企业,688个岗位,需要2600余人,其中月薪8000元以上岗位188个,需要711人;
现代农业类19家企业,51个职位,需要449人,其中月薪8000元以上岗位15个,需要169人;
现代服务业类52家企业,240个职位,需要1523人,其中月薪8000元以上岗位101个,需要385人。
“瞭望君”简单梳理发现,这些企业为毕业生开出的月薪绝大多数超过6000元,有的企业甚至开出最高30万元年薪的待遇。
除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淮安当天还推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留淮大学生专属文旅礼包等多项新政。
根据这些政策,留在淮安创业就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享受最高15万元购房补贴、6.3万元生活交通补贴,还能享受租金、水、电、宽带等多项优惠政策。而一张专门定制的“淮抱青春大学生文旅专属卡”,可让2021届留淮大学生在保利大剧院等场所享受免费、折扣。
“青春留淮逐梦想,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场毕业典礼的主题传递出淮安对学子们“留下来”的满满期待,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给了他们留在淮安、筑梦未来一个个动心的理由。
03
谋定:经略人才的“淮安谋划”
上个月,“瞭望君”撰文披露刚出台的《“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试行)》(“淮安人才8条”),这个被称为淮安有史以来含金量最足、诚意度最高的人才“英雄帖”也广为人知。
不到一个月后,又在“520”向驻淮应届大学毕业生表白,并送上含金量十足的“大礼包”,淮安引才频频发招令人刮目相看。
人才是事关发展全局的第一资源,城市间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正是大小城市竞相热邀的群体。淮安对此同样有着深切的认识。“瞭望君”注意到,在4月15日淮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陈之常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千里寻姻缘”“千金买马骨”,他提到的这些词汇生动传递出淮安对于人才的渴求之急。
细数这两个月,淮安为人才推出的一揽子动作,比如,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发布“淮安人才8条”、“520”告白大学毕业生,淮安经略人才的谋划可见一斑。
在全国城市比拼中,淮安的位次和影响力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去年,淮安GDP迈上4000亿元台阶,位居中国城市百强榜58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入选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晋升苏北交通枢纽……一个加速发展的淮安令人关注。四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交通区位条件显著改善、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淮安发展迎来诸多机遇,步入高质量跨越发展重要“窗口期”。去年淮安就业景气指数位列全国第五,也显示出在淮安创新创业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聚焦引才,淮安的思考与谋划很深,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危机感。没有因为发展优势的累积而自满,而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读”出空前的难度和压力。
二是大局观。不是着眼于同类城市,而是着眼于全国人才竞争全局,在更大的视野中谋划淮安的人才政策。
三是创新性。不打政策供给的“消耗战”,而是综合政策供给、体制机制创新等多种因素,蓄势打出经过深思熟虑的“组合牌”。后一点尤其值得期待。
01 出牌:人才竞争的“生态观”
从淮安近期推出的一揽子政策和行动看,淮安人才竞争的“生态观”或许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引才生态;二是人才成长生态。这两个层面,正是淮安人才工作的着力点。
从引才“新生态”看,根据“淮安人才8条”,在人才的“入口”上,淮安正力图拽开两个“口袋口”。
一个是引才区域的“口袋口”。淮安明确提出,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人才工作站”,在市外部分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也就是说,淮安将以“点”的布局延伸人才招引的触角,拽开人才来源的“口袋口”。
另一个是引才方式的“口袋口”。在这方面,淮安推出多项新举措,包括驻淮高校学生留淮政策,把本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留淮就业率与人才工作经费补贴挂钩;“活动引才”政策,对在淮举办行业峰会、学术论坛、年会等活动的,根据与人才相关工作开展成效,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补贴,等等。淮安将探索设置县区特色考核指标,把人才项目纳入全市重大项目拉练对象范畴,赋予人才引进的刚性。
在人才成长“新生态”上,淮安对人才成长的政策助力,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图景”:从人才工作、生活的全场景出发,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在5月20日的毕业典礼上,淮安发布驻淮高校毕业生留淮专属就业信息和政策。这虽然只是人才政策的一部分,但我们同样从中发现“场景化思维”。而透过“淮安人才8条”,淮安构筑人才成长“新生态”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充分且有质量的就业机会、形式多样的创业扶持(股权投资、资金补贴、编制身份)、购房补贴、生活补贴、探亲交通补贴、休闲娱乐(文旅专属卡),等等。此外,还推出“人才飞地”政策,对在“人才飞地”全职工作、个税在淮安缴纳的人才视同在淮全职工作,享受同等人才政策。
一言以蔽之,这种“生态观”着眼的不仅仅是把人才引进来,更是把人才用起来;提供的不仅仅是可量化的人才政策,更是全场景的人才成长助力,以及处处弥漫的人才成长氛围。
如果说“520”的真情告白以及一揽子政策,让我们看到“淮安诚意”,人才工作的“生态观”,则让我们看到“淮安智慧”。留人留心,聚才创业,淮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