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43)
傅抱石 春风杨柳万千条
67cm×46cm 中国画1963年
建国前,血吸虫病曾肆虐华夏,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便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曾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同时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最终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消灭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在阅读了这篇通讯后,毛泽东“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于7月1日晨一气呵成诗篇《送瘟神》。同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及两首诗的手稿。第一首诗回首往事,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以及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消灭血吸虫病的动人情景,纵情讴歌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赞颂了他们战胜瘟神、改天换地、创造新生活的宏伟气魄和功绩。
傅抱石(1904-1965),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少时受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较大,同时研习梅清、程邃等的画法。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到日本留学,吸收横山大观、竹内栖风、小杉放庵等日本画家的画法。抗战时期,傅抱石在蜀地写生作画,形成散锋笔法和抱石皴,个人风格初见端倪。建国后,傅抱石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57年筹建江苏省国画院。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9月率“江苏国画工作团”写生。
1963年,傅抱石先生以毛泽东的诗句为主题,创作了《春风杨柳万千条》。这件作品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灾疫为历史背景,描绘了华夏大地春风浩荡、生机盎然的明媚景象。画中的柳丝茵茵低垂,覆盖了多半幅画面,如同春之帷幕,为江南秀丽怡人的景色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柳树枝干以浓墨写出,笔法苍劲有力,春柳千丝郁郁苍苍,犹如天降飞瀑飘飘洒洒,又能随风舞动婀娜多姿,使人顿觉春风拂面、和煦宜人。为了营造画面的空灵感,画中的柳树前后浓淡有致,枝丫交错之间以重墨淡彩拉开距离,使空间在色彩的起伏中获得一股时隐时现的朦胧气息。虽然画的主要部分是春风杨柳,但点睛之笔在于劳动中的人民。在柳梢隐约之间,三两交接的罱泥船只,使画面灵动了起来。特别是右下角撑篙江中的红衣女,为画面平添“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情画意。
文/江苏省美术馆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