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1日讯(通讯员 武家敏 记者 梅建明)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在鸟类中,也存在着这种动人的亲情。最近,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西路小区里,飞来了一对的客人——瑞典国鸟。这对乌鸫夫妇飞到院中的一棵樟树上,用泥草筑巢,开始繁殖自己的后代。
南京一位护鸟志愿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乌鸫筑巢、产卵、孵雏、觅食、养育小鸟的全过程用镜头记录了下来。而这里上演的一场乌鸫鸟儿父母爱子之情,也让人动容。
在幕府西路小区有一排排樟树,长得有8米多高了,一对乌鸫夫妇居然在此“安家”。才来不久,这两只乌鸫就不时衔着泥草,逐渐在树上建起了一个窝。乌鸫夫妇的窝就筑在樟树杈上,整个鸟窝有碗的大小,是用泥草筑巢而成的。
4月15日,乌鸫爸妈开始搭好窝,并在窝里产下一枚蛋。在随后的3天里,又陆续生了3枚。这4只鸟蛋呈淡青色的鸟蛋,大小与鹌鹑蛋一样大小,很是可爱。从此,乌鸫妈妈每天负责孵蛋宝宝,乌鸫爸爸担负着送餐和站岗放哨的责任,只要发现有白头翁在周围转悠时,它便发出叽叽喳喳叫声,警告对方离开。
5月15日,蛋“宝宝”有了动静,小家伙用力地挣脱蛋壳的束缚出生了。刚出生的小乌鸫浑身光溜溜的,没有一点羽毛,闭着两只小眼睛,只知道张着嘴巴唧唧地叫。
图为乌鸫鸟育雏。
有了孩子,乌鸫夫妇俩的生活负担大大加重了,开始频繁地外出觅食,主要有蚯蚓等虫类食物。从早到晚这段时间,大约10分钟一次,不停地喂食,次数达40多次。小乌鸫们一个个张着黄黄的小嘴,等待爸妈喂食,饱餐一顿之后,小家伙又睡着了。乌鸫妈妈还很爱清洁,对于孵化的蛋壳、粪便等,都由乌鸫妈妈将其啄食清理干净。
图为乌鸫鸟育雏。
在乌鸫父母的呵护下,6月伊始,小乌鸫的羽毛已经渐渐长长了,比起刚孵化时,变得更加美丽漂亮了,而且时常张着小嘴巴唧唧唱着小合唱,日子过得挺惬意的。据了解,乌鸫是瑞典的国鸟,也是鸟中的“歌唱家”。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