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围绕群众满意度、创新活跃度、文脉融合度,走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03 23:32

从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到正加快建设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南京城市更新的任务紧迫而艰巨。6月3日上午,“2021南京创新周·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南京论坛”在秦淮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南京将围绕群众满意度、创新活跃度、文脉融合度,努力走出一条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通讯员 孙乐 聂珍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南京已处于存量更新与增量开发并重的新阶段

“城市更新的温度首先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韩立明介绍,“十三五”期间,南京完成了128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受益群众达39万户,其中2020年南京圆满完成了在册406幢危房治理任务,兑现了“决不能让人民群众在危房里奔小康”的承诺。“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改造605个小区、建筑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惠及16万户居民。

“城市更新的温度始终着眼于创新的活跃度。”目前,南京存量土地的供应占比达60%左右,处于存量更新与增量开发并重的新阶段。目前,南京一批工业遗存化身文创高地,并建成了超百万平米的城市硅巷,下一步将继续带动更多存量空间向创新空间转化,实现更大增量价值。

“城市更新的温度必须彰显出文脉的融合度。”南京将更多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打造小西湖、颐和路、熙南里等片区,编制完成11片历史文化街区和28片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推进百子亭、荷花塘、西白菜园等更新项目,保留历史风貌、街巷肌理和烟火气息。

图片

更新后的小西湖片区一角


韩立明表示,南京将在“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中,不断释放惠民生、扩消费、促投资、兴产业的综合效应,让南京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可以展望的未来。

“主战场”秦淮区发布行动计划,提出6种路径

今年5月,南京首个区级城市更新部门——秦淮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规划资源局秦淮分局挂牌成立,并实体化运作。秦淮区是南京的主城核心区和文化起源地,辖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占全市21%,历史文化街区占全市三分之二,既是南京城市更新工作的主战场,也承担了“打样板”的任务。

图片

树德坊片区改造后


本次论坛上,《秦淮区“十四五”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2021年到2024年,秦淮区将启动实施共计53个城市更新项目包,涉及秦淮区老城范围内175处非成套住房、70处2000年前建成的待更新老旧小区,21处文物建筑、43处历史建筑,共涉及居民35193户。此外,还将同步实施10宗低效用地、6栋低效楼宇的再开发,以及老城内中小学建筑的加固消险更新。

“秦淮已将思路从传统的‘旧城改造’向‘全域更新’转变,并坚持精致精细的实施路径。”秦淮区委书记林涛说。记者注意的到,《行动计划》中秦淮区提出了6种城市更新的路径。

一是严格控制自然山水环境、建筑风貌、空间尺度、建筑高度、街巷格局等要素的“整体保护更新”。

二是对房屋安全鉴定等级不高、历史文化价值不明显的非成套建筑以及成片非历史地段的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按现有更新政策,充分征求居民意愿,依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改造重建更新”。点我看看距新街口1公里的城中村改造如何让原住民留下来

三是针对成套小区(多层住宅)与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以及非成套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历史地段混合居住类地段的“‘留改拆’更新”,实现社区空间重构和功能复合利用。点我看看树德坊片区更新中如何解决居民吃饭、如厕两大生活痛点

四是“渐进式微更新”,即针对各类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等历史地段,由政府主导开展危房消险、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修缮利用、基于传统街巷的微型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点我看看小西湖街区“渐进式微更新”如何让老城保护和改善民生共融共促

五是对于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进行的“环境整治更新”。点我看看瑞金路上这个老旧小区如何实现“路平水畅、灯亮景绿、安全宜居、停车方便”

六是针对各类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原则上不进行征收,通过腾退、腾迁方式少量疏解现状居住人口,再进行保护修缮的“保护利用更新”。

城市更新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多位院士加入

为了更好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秦淮区政府还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在论坛现场,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吴良镛发来视频致辞,“希望家乡南京、秦淮做好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工作,造福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国在发言中说,城市需要有温度、厚度、深度、精度的规划建设,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特别关注市民享受生活丰富性和环境多样性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段进则指出,城市更新工作要抓好“整体风貌”、“建筑规划”、“市井生活”、“生态修复”、“活力再生”、“公众参与”、“共同缔造”几个关键词。

链接:南京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石榴新村正式开工

6月3日当天,南京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石榴新村也正式开工。该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拆迁征收,而是走出一条“以原地重建、回迁安置为主,异地置换、货币回购、优先购买原地商用房屋相结合”的新路径。

图片

石榴新村原先是市中心的一片“城中村”


石榴新村位于新街口商圈内,388户居民已于今年3月底全部签约交房,其中97户居民选择异地安置。大部分选择回迁的居民,用按建筑成本价核算费用,依照《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2019-2021)宁政复(2019)101号》,市区政府承担60%、居民个人承担40%。

石榴新村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明确以现有房屋使用面积作为套型选择依据,确保居民回迁后实际居住面积不缩水,预计2024年底前建成。

图片

石榴新村未来新貌(效果图)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