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118.3万余人,比‘六普’增加了23万,增长24.18%,年均增长率2.19%;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净流入超44万人。”日前公布的南通市崇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气”正在南通主城区日渐回归。
与之相印证的是,今年崇川区面向“双一流”名校选调25名青年人才,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000多人报名,外地大学生占7成以上,许多人“慕名而来”。
人口数量和结构是一座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去年,南通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作为南通中心城区,崇川近年来将吸引人口特别是青年人才集聚,作为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首位区的重要任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崇川求才若渴,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安居乐业的家园,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中心城区。”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说。
人口集聚,
“首位区”注入新鲜血液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崇川区常住人口净流入超44万人。15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9.45万人,每10万人中的比例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8倍,和“六普”相比,每10万人中净增近1万人。
这表明,南通主城区人口外流现象正在“止血”,逐渐成为一座人口吸附型城市,且流入人口素质较快提升。
南通城市中心——崇川区搭建人才成长的梦想舞台。
当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在朋友圈刷屏时,南通大学音乐专业大四学生殷超和他的同学王淼,正忙着装修位于崇川区的一处乐器行。今年毕业季,这两位分别来自常州和宿迁的大学生,决定摊开铺盖,留在南通创业,“南通的城市化越来越好,从狼山之巅看崇川,高楼林立,有大城市的气象。我们创业很有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好!”殷超说。
像殷超这样的“新崇川人”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这座城市有目共睹的发展实力。被称为“黑马城市”的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棋中谋势突围,奋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去年,南通成功跻身全国“GDP万亿城市俱乐部”,迎来历史性的“高光时刻”。
崇川是南通的中心城区,去年合并成立的新崇川区,在南通建设“强支点”城市中被赋予更高的发展使命。2020年,崇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480亿元,总量全市第一。“以南通GDP破万亿新起点,崇川正以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首位区为统领,打造水韵生态城、高端产业城、创新活力城、文明品质城、平安幸福城。”崇川区委书记刘浩介绍说。
大量人口的集聚流入,既生动注解着南通这座“万亿城市”的沧桑巨变,更为崇川打造“首位区”注入活性十足的“新鲜血液”。
活力奔涌,
释放产业引才“强磁场”
丁古角、荷兰街、西洋桥……入夏,璀璨灯火下的一处处夜市人潮涌动,崇川“夜经济”的活力折射出城市兴旺的人气;南大街、北大街、中央商务区内,业态丰富的高端商贸服务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人口红利。
城市的活力,来源于旺盛的人气,而吸引人口聚集的前提,是栽好兴旺发达的产业“梧桐树”,让人“来得了、留得下、干得好”。
近年来,崇川发挥核心主城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优势,构筑“345”现代产业体系——信息创新应用、车联网、人工智能3大先导性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建筑4大支撑性产业和高端商贸、现代金融、专业服务、文化旅游、生态康养5大功能性产业。
崇川区又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产业发展带动了人才集聚。
“345”产业作为集聚人气的“强磁场”,渐渐释放出巨大吸附力。
看准南通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巨大市场,几年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盛林杰大学毕业后,在崇川区创办了建筑劳务公司,从事外墙保温施工,团队目前已有二三十人。“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发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全国领先,可以始终紧跟行业最先进潮流,招揽优秀人才加盟。”盛林杰说。
走进崇川区市北高新区,格陆博、涵润电子、有感科技……一家家信息技术企业,使曾经的城市郊区,从无到有崛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吸引了数千名产业工人落户。
去年,崇川重特大项目的引进数和开工数分别是两年前1.75倍、2.25倍。产业发展对人口的吸附效应正在强力显现。崇川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许锋说,去年全区计划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实际需求达3.6万个;计划引进大学毕业生8000人,实际新进1.2万人。“十四五”期间,预计将吸引6万名大学生落户崇川。
求贤若渴,
“梧桐树”计划引凤来栖
引才的“梧桐树”,如何更加枝繁叶茂、引凤来栖?崇川区一边厚植产业根基,一边浇灌“政策雨露”。前不久,“‘家在崇川·濠想你来’——梧桐树”人才集聚计划”抢眼发布,12条干货满满的政策为城市集聚人气、激发活力“加把火”。
“‘梧桐树’计划,对各类人才‘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圈。”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奚荣华说。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子女安排入学、提供安居保障、提供优质医疗服务……12条人才新政既有真金白银的奖励,也有“保姆式”的生活关怀,既服务高层次人才,也惠及技能型劳动力。
崇川区评选的“紫琅英才”接受资助。
为缓解本地企业产业工人不足的现状,崇川区去年在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劳动力大省驻点“拉人”,向武汉、上海、西安、长春等地高校毕业生伸出就业“橄榄枝”,通过16场“云就业”直播招聘收到求职简历1万多份。
城市发展需要铺天盖地的产业工人和基础人才,也需要顶天立地的高层次人才发挥引领性作用。崇川对创业领军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的政策性股权投资。
举办青年就业节,吸引年轻人落户崇川。
得益于优厚的政策和厚实的产业,大量优秀人才纷纷落户崇川。近几年,崇川先后引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6名,入选省双创人才37人,双创团队3个。到2025年,力争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0名,新培育科技企业家80名,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崇川引才“梧桐树”,群凤正来栖。在南通打造“强支点”城市的机遇窗口,崇川锚定“人”这个关键要素,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和成长成才的梦想舞台,敞开大门迎接追梦奔跑的各方贤才。
作者:郭小川
来源:议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