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指导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歌颂写在大地上——线上马拉松暨打卡红色地标”活动。线上线下产品和活动自4月28日推出以来,持续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他们通过H5产品,线上“跑马”重温党史故事,还邀约伙伴们一同加入。截至6月8日 ,参与线上打卡已超 151万人次。线上与线下沉浸式打卡,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也让江苏的红色资源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有一座全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抗战期间军民冒着战火修建了它,并冠以特殊的名字——“抗日山烈士陵园”。今天,“打卡红色地标”带您打卡抗日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英魂,聆听历史诉说。
抗日山
苏鲁交界处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矗立着一座我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其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原名马鞍山,北依“孔子相鲁会齐侯”的夹谷山,南临江苏省第一大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占地2200余亩。山上碑塔矗立,树木繁茂,松涛阵阵,烈士陵园在此山上,陵园内高高的纪念塔上,站立着一名威武的战士,一手高举红旗,一手紧握钢枪,以守卫的姿态,面朝大海的方向。
抗日山抗日烈士纪念塔和纪念亭
抗日山烈士陵园位于夹谷山南麓, 陵园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边打仗边动工兴建。1941年3月1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联合发起青口战役,取得八路军主力东进滨海抗日首次大捷。战役中,教导二旅六团一营一连18位指战员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青口火叉巷与敌人血战,大部壮烈牺牲,史称“青口十八勇士”。青口战役的巨大胜利,扩大和巩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十八勇士的英勇事迹,鼓舞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1942年7月,赣榆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罗荣桓、肖华、陈士榘、符竹庭、陈光、黎玉、谷牧等参加了落成典礼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侪,自1941年7月7日起,教导二旅广大指战员和滨海军区抗日军民在符竹庭政委的关心指导下,在赣榆县西部马鞍山上,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坚持战斗,一边为死难烈士建碑立碣。历时四年,四次兴工,先后建成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纪念亭等纪念建筑物。至1944年7月7日,一座庄严肃穆、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已基本建成,马鞍山也随之更名为抗日山。抗日山烈士陵园建园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堪称中国人民敌后抗日战场上的一大奇迹。
抗日山烈士陵园
抗日山小沙东海战烈士冢
如今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分为8个坡段,363级台阶。陵园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堂、纪念馆、碑廊、国防园和东西两大墓群组成,陵园内安葬着1800余位烈士的忠骨,纪念塔上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
抗日烈士纪念堂
1989年以来,抗日山烈士陵园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重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图片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