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分钟素材凝练88分钟“宝藏电影”,“南京元素”引发回忆杀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10 22:08

岁月在这儿,中国在这儿。由南京广电集团参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制作的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已于5月28日登陆院线,目前正在全国热映。6月10日下午,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观影暨主创团队见面会活动在南京举行,总导演、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郭本敏,总策划闫俊杰,主题曲主唱、军旅歌手范陆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分享台前幕后故事。

50万分钟素材凝练88分钟“宝藏电影”

摄影师们为珍贵影像付出生命代价

从三大战役到开国大典升起第一面新中国国旗,从国之脊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两个梦到“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梦想成真,从抗震抗洪抗疫的战士们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段段珍贵影像,一幕幕岁月如歌。影片《岁月在这儿》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几代纪录电影人拍摄的珍贵镜头为素材,其中更有多位摄影师付出生命的代价,片中许多珍贵影像是首次曝光,可以说是“宝藏中的宝藏电影”。

总导演郭本敏介绍,创作团队从新影厂50万分钟历史影像资料中,选取88分钟的经典片段和故事,以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从1948年“三大战役”到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变化,以经典场景的原声、原貌,讴歌艰苦创业的精神,展现激情澎湃的历史画卷。

“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中国的发展真是了不起!”“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老一辈的红色精神将由我们传下去。”父辈先烈经历艰苦奋斗岁月的“回忆杀”,也在青年人心中激起层层水花。不少观众认为,该影片真实还原岁月变迁,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值得老中青三代人走进影院细细欣赏与品味。

“最强阵容”撑起了不起的祖国

鲜活影像致敬“平凡英雄”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新中国建设史上闪光的“群像”:梁军、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南仁东、袁隆平……在新中国艰苦创业路上,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和无数埋头苦难的奋斗者一起,组成了影片的最强“主演”阵容,撑起了不起的中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影片还将焦点放在历史中普通群众身上,趁着解放军不注意将簸箕中的菜倒入锅中的大娘;向贫苦农民们分配种子的朴实女干部;第一次有自己名字的老大娘;学校里玩游戏情绪高涨的小男孩……每一张鲜活生动的面孔,让观众真切地看见历史,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感受奋斗的力量。

该片荣获2020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科教片提名,2020年中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科教片提名,2020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片名题字由著名演员唐国强题写,著名演员张译担任解说,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展现新中国激情澎湃奋斗画卷,唤起全民“回忆杀”。

“新中国回忆录”引发回忆杀

“南京元素”展现城市变化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总策划闫俊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毛主席跟普通人一起抬头看飞机、买东西的老百姓、当时怎么去做旗袍……电影整体是从小人物的切口去展现大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变迁,尤其是让00后10后看到过去是什么样的,未来会怎么去走。外国人看也可以了解到,今天的中国是一代代中国人打拼的结果。看完这个电影,大家可能会思考下,要不要‘躺平’,或者说应该会有一些触动。”

有观众评价,“这是一部不一样的片子,信息量极大,几秒钟就是一个事件,看完感觉不过瘾,意犹未尽。”翻开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这本“国家相册”,观众看到的是一本跨越70年的“新中国回忆录”。从三大战役到新中国成立,从白手起家,到中国跨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天眼、蛟龙、5G技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历史浓缩其中,从50万分钟历史影像中选取的珍贵片段,原汁原味,原音原貌,构筑起一道共和国的时空长廊,从黑白到彩色,从激扬青春到鬓发斑白,那些新中国发展建设历程中的历史记忆点,那些峥嵘岁月的沧桑巨变,足以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触动和共鸣,引起不同的好奇与感慨。

渡江战役的场景、南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的影像、南京邮政350个“小黄人”每小时分拣1.5万件邮件的壮观……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勾勒出南京从解放战争以来的城市发展轨迹,特别的“南京元素”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