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6月15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佘金苗 拍摄 吴亦越)通济街是千余年来溧水人气最旺的街道,不仅是溧水的地标,更镌刻着市民们的深深记忆。随着去年通济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三眼井、驿站(公厕)、茶亭等标志性建筑以及部分南沿河仿古建筑雏形初现,一幅古香古色的商街贾市画卷正跟随着市民们的记忆徐徐展开。
通济街旧城街区更新改造一期项目于2020年4月启动,总投资近1.9亿元,主要包括通济街主街、南河沿仿古建筑约79700平方米,街区仿古景观改造约30100平方米,市民服务配套设施,水码头、水环境治理,管线、地下管网、消防设施整修,绿化亮化等工程。
改造后的街区入口处标志性建筑阅星亭是一座四角凉亭,飞檐翘角,空凌秀丽。亭中16根圆柱作为“顶梁柱”,既可以承载凉亭重量,又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阅星亭
三眼井又为取水井,位于望京街南端附近,经过调整至原古井位置,变成一处景观池。水路曲径,假山青松,点缀其间,与凉亭互相映衬,亭中见景,亭外皆画。
三眼井
驿站外部按古驿站风格修建,内部设置齐全,增设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既提升了公共厕所的颜值,又方便了群众。
会景门也叫小东门,位于通济街“南门口”,高达9米,是原址复建的明代城门,是明朝时期溧水城六座城门之一。灰色调的一孔城门,城墙上建有三开间的木结构城门大殿,楼阁上刻有吉兽、龙纹等装饰,原汁原味体现传统风貌。
会景门
此外,部分现代商业店铺改造成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整排商铺从牌匾到外立面整齐划一,商铺色彩与楼体色彩分明,又相得益彰。传承与创新并举,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