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启航,乘风破浪!
经过600多个日夜的修建,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
相约古运河畔。当天,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在扬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出席并讲话,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会见部分嘉宾。吴政隆和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分别致辞。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博物馆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开先红,博物馆将如何彰显大运河千年古韵?作为中国大运河沿线的新地标,它又会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何种价值?今天,随“瞭望君”一起线上打卡,一睹为快。
01 前世今生
2500年,6400里
穿越2500年时光,纵贯6400里大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大运河贯穿古今、连接南北,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18年10月12日,“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宣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江苏扬州三湾。
2019年5月5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运河三湾风景区举行。
2019年9月27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并专门来到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视察,深刻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消息,将在扬州建设的大运河博物馆定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将如何完美诠释运河文化的千年底蕴,向来者讲述运河的前世今生?
这还要从博物馆选址说起。最初入选地包括邵伯镇、蜀冈西峰、湾头镇、南门遗址区域、三湾片区和瓜洲镇6处,三湾之所以拔得头筹,不仅因为它是明代的水工遗产,有“三湾顶一坝”之说,更在于它可以引领带动一个集非遗、艺术、剧院、影视、养生等为一体的文化片区,让原本是棚户区和工厂区的三湾脱胎换骨,焕发青春。
放眼更广阔区域,三湾西侧是充满蓬勃发展动力的扬州经济开发区,它的东侧是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城市综合区,北侧是被整体保护、严格控制开发的扬州古城,三湾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片区功能的规划意义不言而喻。
如果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展示2500年历史、3200公里长度的大运河“百科全书”,那么与之配套的其他规划则体现了传承创新的现代文明。围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4大板块——
非遗文化街区占地500亩,计划搭建全球非遗数据库,选择适合产业化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传承和活化,打造集“非遗、艺术、剧院、影视、养生”等为一体的文化街区;
6万平方米的文创区由原来的集装箱厂房改建而成,10米层高为将来开展文化沙龙、文博展览、引进文创设计团队留下了想象空间;
400亩的科创板块将成为文化产业聚集地,除了引进大型龙头文化企业,也将为年轻人创业办公、住宿和生活配套,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孵化器;
1800亩的文化公园将建设以运河体验、水上风光为核心的休闲空间。
02 至高至美
精彩“江苏名片”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惟一的重点建设区,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创建树立了一个新标杆。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如何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江苏名片”?江苏投入的关注和重视,非同一般。
“努力把江苏段打造成为走在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娄勤俭介绍,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坚持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以项目化思路落实任务、以创新性举措推动工作。
娄勤俭一再强调,要“高质量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早在2018年,娄勤俭就在南京会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大师张锦秋,表示江苏将同她的团队全力合作,打造充分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精品,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要代表国家水平,充分体现在运河文化中的至高性、历史演进和规划理念的系统性、与相关规划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做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家标志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个体建筑与山水环境总体协调,真正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娄勤俭对博物馆这样高标准定位。
2019年,娄勤俭又用三天半的时间对大运河江苏段长江以北部分进行全程考察,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深入推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在去年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娄勤俭再次“点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纳入工作全局、摆上突出位置。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以赴——
推进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组建全国首家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运河通志;
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设立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高水平高品质规划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古老运河正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风采。
如何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活态的文化”流淌不息、熠熠生辉,更好地泽被当代、启迪未来,谱写新时代“千年运河”的新篇章?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坚决扛起江苏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江苏力量。”娄勤俭说。
“在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扬州,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必将为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造福沿线人民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吴政隆在致辞时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文章,以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江苏特色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努力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为水韵江苏的“亮丽名片”,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增添强大动力。
03 颜值与气质并存
为国家文化公园树立新标杆
未开先红,年轻时尚、好看好玩,上万件宝贝集体亮相。
作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博物馆将如何呈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运河两岸的美好生活、运河全线的文化遗产和全球运河城市的交流互鉴?“瞭望君”带您打卡。
作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占地约200亩,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充分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先来总览。博物馆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
具体来看。博物馆以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还可以看到运河上的水利工程、漕运盐利、商业贸易、宗教信仰、饮食风物、戏曲诗词、舟船样式、市井生活,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如何与“一带一路”交汇。
博物馆都有哪些宝贝亮相?“瞭望君”了解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拥有宝贝1.2万件。其中,展出的文物上万件,共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运河上的舟楫”“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图卷”“运河湿地寻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之恋”“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江都王”“形影——运河主题多媒介艺术展”等13个常设展和临时展,以及一个280座的小剧场,这14个空间共同构成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座“百科全书”。
作为一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自带“网红体质”。馆内哪些位置最适合“打卡”发朋友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推荐,《应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整个展厅都是绝佳的“打卡”地,这里复原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4个地域的城镇村落的街巷空间,时代风格跨越唐宋至明清,再现了四幅“运河繁华图”。
博物馆边100米高的仿唐式大运塔也是打卡地之一。这座塔高100米,站在塔上三湾生态公园一览无余。三湾是明代水工遗产,扬州城北高南低,运河水原本在此倾泻直下,威胁航行安全。明代扬州知府郭光复带领当地百姓,将河道变直为弯,减缓了水流速度,使行船变得安全,达到了“三弯抵一坝”的效果。塔上还有一个独特的景观,大运塔与南方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文峰寺的文峰塔恰好成一条直线,形成“三塔映三湾”的景象,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两岸美好生活如何?沉浸式高科技带你体验。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山东南旺戴村坝、河北白洋淀……2500岁的世界遗产与现代科技相遇。裸眼3D、沉浸式体验,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仿佛于船头乘风破浪,看遍中华文明的千年璀璨。
开馆之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1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候选名单。世界一流博物馆未来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精彩表现。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陈明慧
图片 新华日报记者 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