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要各奔东西。“感恩 起航”,6月22日上午,南京一中为2021届高三毕业生举行了一场温馨的毕业典礼。带着母校的期许和师长的祝福,载着满满的爱和力量,孩子们在人生新的征程上再出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高一鑫 摄像 李浩铭
依依惜别
情景剧再现浓浓师生情
“军训时光”“慈善行走”“社团巡礼”“同心抗疫”“体艺狂欢”……开场视频《一中三年》把时光拉回了三年前,一点一滴,满满都是回忆。
情景剧《求是楼的美好时光》,同学们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各学科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孩子逼真地再现了生物老师的口头禅、数学老师的方言普通话、美术老师的语重心长、班主任的蹑手蹑脚,令现场的同学们捧腹大笑。《我们的老师》视频最后一次回味每一位老师上课的风采,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祝同学们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祝愿大家永远热爱这个世界,也永远被这个世界热爱和温柔相待。”“无论身在何处,母校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强的堡垒!”“人生就像一辆行驶的列车,会途径很多站点,我很庆幸能够有缘与大家相遇!”……离别之际,曾经朝夕相处的老班们依依不舍,为同学们送上了真诚的临别赠言。学生代表上台为所有老师们献上鲜花表示感谢。
高三(1)班陈欣怡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说:“最让我难忘的是数学课上孔老师的单口相声。最后一节课上他说过“数学多考一分是为了去更好的地方,数学少考一分,是为了遇见更对的人”。最后一节化学课老师说的‘我爱你们’,在此我想大声说一句,谢谢母校,谢谢您,感谢您为我们搭建的平台,感谢您曾组织过的青春诗会、运动会、慈善行走,社团巡礼,让我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谢谢老师们、爸爸妈妈们、伙伴们,也感谢自己,感谢边流着泪,边咬着牙坚持下来的自己。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2021我们的母校一中很行,祝愿未来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世界里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也祝愿各位同窗后天查成绩时享受心脏骤停的喜悦!”
校长致辞
心念光辉历史,胸怀国之大者,向未来出发
“同学们,临别之前,我送什么给你们?那一天,当我站在学校门口,望着‘中山南路301号’的门牌,浮想联翩:我想象着你们活泼泼地跨出校门,和我挥手再见;我想象着你们走出不远,却又回头驻足;我想象着你们渐渐离开我的视线,不再留恋,也未回望。于是,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 ‘出发’。”南京一中校长朱焱在致辞中深情感慨,古往今来,有很多次伟大的出发;文学作品,有无数个别离的出发;城市乡间,市井村舍,又有多少温情的出发……今天,18岁的你们,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一样,即将开始自己的出发。
南京一中的学生,应该从哪里出发?为了什么出发?出发去往哪里?“同学们,你们的出发应从国家记忆开始,必须牢牢记住这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180多年中国人民斗争史、100年党的奋斗史、70多年新中国发展史……出发之时,临别之际,我请每位同学藉由‘小课堂’体悟‘大精神’,在心中默默地为‘国之大者’画像,找一个榜样学习,有一种精神追随,然后目光坚定,出发……2035年,你们青春昂扬,风华正茂,那是人生最具创造力和贡献值的年龄,我想象着你们正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热火朝天地工作者、努力着、奋斗着。那么,今天出发的你们,要去往哪里?去往2035,绘就这个世纪现代化强国的蓝图。”
朱校长叮嘱同学们:“心念光辉历史,胸怀国之大者,拥抱伟大时代,投身复兴伟业,是你们出发的开始和方向,唯有这样,当你们遇到困难时,步履才会稳健;遇到犹豫时,格局才会宽广;遇到质疑时,信念才会坚定。在这出发的日子里,在这开始又一段人生道路的日子里,我把‘希望’放入你们出发的行囊。”
经验分享
学姐讲述大学生活怎么过
“To be or not to be,相信大家都是知道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名句,朱生豪先生在病榻之上,听着窗外的战火,将其翻译为 ‘生存还是毁灭?’。面对有万千种可能性的大学生活,我们又该对新时代背景下的To be or not to be做出怎样的诠释呢?”现场还请来本科考上中山大学外语系的庄钰蕊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理解。
“这可以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素养的极致追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为了达到专业度要求,我一般是每月做一次计划,一周一期,先定好课程安排和月度读书任务,再根据具体时间进行填充。在简单的坚持之中,蓄积实力。”
庄钰蕊说,To be or not to be也可以是对不同技能的广泛涉猎,简单来说做一个独特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不仅是年轻人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不同的领域勇敢的尝试,而且也是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渡。在学科融合和学术创新的大趋势下,拥有多种技能意味着可以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和完成多维度任务。
“最后,To be or not to be也需包含了我们对社会的整体关切。你想过着怎样的大学生活,更应该走出去看一看那些与你有着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他们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而我能否能让我们一起的生活变得更好。”
